锤炼品质蓄力创新 平坝马桶盖20余年稳销欧美
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一家名为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马桶盖,连续20余年稳固占据欧美市场。2024年,年销售额高达7000万元,成为当地制造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什么让“平坝造”马桶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答案是创新与品质。
1800次实验,铸就惊艳世界的创新成果。2006年,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将3D画运用到马桶盖上,这一创举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但创新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3D画材质与马桶盖材质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马桶盖在使用中容易开裂;而且3D画效果依靠光的折射形成,喷漆、刮灰时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体效果。”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生明说。
面对这些难题,公司研发团队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一头扎进实验室,日夜奋战,不断尝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经过长达半年时间、1800多次的反复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新再来,终于成功攻克技术难关。
“德国客商第一次见到3D画马桶盖成品时,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倪生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满脸自豪,言语间满是对自家产品的骄傲与自信。
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持续突破边界。如今,除了极具特色的3D画,马桶盖上的设计图案已超过5000种,涵盖浮雕、3D动画、夜光、动态影像等多元样式。在材料运用上,公司大胆创新,采用亚克力、岩板等材料制作马桶盖,每一次勇敢尝试,都为产品注入全新魅力与价值,引领着行业的创新发展潮流。
创新设计是产品的亮点,而严格的生产工序则是“平坝造”马桶盖品质的畅销欧美市场的底气。
在生产车间,马桶盖要经过塑型、打磨、喷漆、组装、检验、包装等一系列流程。从原材料采购的精挑细选,到产品出厂的层层把关,每一个马桶盖都要历经25道工序的精雕细琢。每一道工序都设有严苛的质量检测标准,质检员们以“火眼金睛”审视每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
以喷漆工序为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该公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独家秘诀,从喷枪的选用、漆料的调配,到喷涂的手法、速度和距离,每一步都精准把控。喷漆环境也至关重要,温湿度、洁净度等因素,都与产品的最终呈现息息相关。只有全方位精细调控,才能打造出高品质产品。
“细节决定成败。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倪生明说,正是凭借对品质的执着坚守,“平坝造”马桶盖不仅外观吸睛,产品质量更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据悉,该公司已经在2014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并拥有旗舰品牌TOPSEAT等20多个注册商标、5个欧盟商标,200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注册欧盟设计等。
“2024年,我们出口额达到了7000万元,全年生产了约70万套马桶盖。今年一季度,我们已有1000多万元的订单。接下来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为产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力求在国际市场上继续开拓更广阔的天地,续写辉煌篇章。”倪生明满怀信心地说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编辑 梅世桂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