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之战:一场势均力敌的巅峰对决,为何会以南宋的惨败而收场?

娱乐 04-15 阅读:159 评论:0

1130年,也就是建炎四年的秋天九月里,南宋在富平打了场大败仗。这一仗下来,他们最能打的那支西军几乎全没了,陕西那边全让敌人给占了,就连川蜀那边也是危险得很。这事儿传到临安,朝廷和民间都炸开了锅。

这场大战,其实半年前就开始筹备了,真的是个大阵仗,一下子调动了好几十万的军队。为了这场仗,蜀中地区五年的税赋都提前用了,可以说是把南宋川陕那边的老底儿都掏出来了。可结果,谁也没想到,竟然打了个大败仗。

真是让人吃惊,宋高宗赵构在富平之战后,虽然一开始有些惊慌和愣住,但他竟然没有对负责此战的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进行惩罚。相反,他还亲自写了诏书,对张浚进行了鼓励和安慰。

掌权的奸臣秦桧,居然把那次彻彻底底的失败说成是“拯救大宋于危难之中”。

富平大战,是宋朝和金国为了抢川陕那块地儿,打的一场超级大战,双方都派出了最厉害的部队。这也是自打建炎年间宋室南迁后,宋军头一回主动出击,发起的大反攻。

到底是啥原因,让两边本来实力差不多的大军对战,最后变成了南宋被打得落花流水?

张浚是川陕地区的领头人物,那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对决失败后,他究竟是怎么做到毫发无损地抽身的?

说到这些谜团,得从富平之战的头一年唠起……那时候,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

【难以避免的巅峰对决】

1129年那会儿,宋高宗赵构可真是过得挺惨,算是他当皇帝以来最倒霉、最头疼的一段时间了。

靖康之变发生后,赵构在商丘那地儿,也就是应天,当上了皇帝。他心里头不踏实,老觉得不安全,所以就躲到了扬州。到了1129年二月,一听说金兵往南打了过来,他吓得立马扔下扬州城,慌慌张张地跑了。这一路,他经过镇江,又跑到平江,最后逃到了杭州。

没想到心还没安定下来,守卫杭州的禁军头头苗傅和刘正彦,在三月初又起兵造反了,硬是把赵构从皇位上给拉了下来。

要不是张浚带着韩世忠、刘光世他们掉头回来救驾,平定了那场叛乱,大宋皇上虽然侥幸没被金兵抓到,但也很可能会栽在自己人手里,凶多吉少。

复位以后,赵构在五月初五就从杭州赶回建康(南京)了。但还没歇口气,到了七月,完颜宗弼(兀术)又带着兵马分三路往南打。宋朝朝廷试着求和,但人家金人不答应。金军放出狠话,说要翻山越岭、搜遍大海也要抓到赵构。一听这话,本来就不想抵抗的高宗皇帝,立马又决定开溜。

从建康跑到越州,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再从明州一路到定海,赵构在定海上船出海。从1130年建炎四年的正月起,他在海上漂了足足一百多天。一直到三月,听说金兵撤退了,他才急急忙忙地回到了浙东。

年仅二十三岁的大宋皇帝,经历了战败、宫廷变动、被人追杀和逃亡的种种磨难后,胆子彻底被吓小了。

他历经艰险,好不容易活下来,特别怕金兵会在秋天时又打过来。所以,他赶紧让张浚在陕西那边动手,给金兵制造点麻烦,好把他们的大部队拖住,别让他们有空往南边走。这样一来,江南那边就能松口气,军事压力也能小点了。

赵构心里其实挺担心的,你看,按照以前的历史规律,游牧民族在夏天水草丰盛的时候过得挺滋润,然后一到秋天,气候正好,他们就喜欢对咱们中原王朝动手。

不过,战争一开始并没按大家想的那样走,但打着打着,最后的结果却意外地跟赵构战前想的一样。

金国那边,完颜宗弼在追赶赵构回北方的路上,走到镇江时,被南宋的大将韩世忠打了个措手不及。之后,他又在黄天荡被困了八十多天,情况危急,差点儿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抓。

后来,金国攻打宋朝的法子来了个大变样。他们发现,江淮那块地方,河流多得跟蜘蛛网似的,骑兵在那儿根本施展不开,机动性大打折扣。

逃回北方以后,完颜宗弼心里还是后怕,他对宋朝的长处进行了深入思考,说:“南方人划船就跟骑马一样熟练,我们可比不上。”这话让女真人更加害怕渡江打仗了。

金太宗完颜晟很快就定下了两个关键的打仗计划。头一个,就是在中原那块地儿,他支持南宋投降过来的大臣刘豫,让他搞了个伪齐朝廷。这个伪齐,就负责接手淮东、淮西、还有京西这三个方向打宋朝的战场,它就像是个墙,挡在宋金两国中间,起了个缓冲的作用。

那时候,金太宗听了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的一个主意,他说:“河北那边不用太担心,咱们该先把陕西搞定。打下了五路,灭了西夏,回头再收拾大宋。”金太宗一听,觉得挺有道理,就打算先集结大批兵马去攻打陕西。等那边稳定了,再带着军队往南走,进四川,然后从长江上游一路往东,绕个大圈子,把大宋给灭了。

这样一来,宋金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把主攻和战略的重心,从长江中下游挪到了西北地区。所以,陕西那片战场上,肯定得有一场躲不掉的大仗要打。

【张浚入陕,准备决战】

咱们来聊聊富平之战里的那些主要人物。

张浚在苗刘兵变里立下大功,救了皇上,因此被提拔为勤王总司令。后来,他又升了官,做了知枢密院事,成了国家头号军事大佬。那时候,他才三十三岁,真是年轻有为。

三十岁就当上了宰相,这可是了不起的大好事。要说在这之前,宋朝快一百七十年了,也就只有那位促成澶渊之盟、名垂青史的大臣寇准能做到这一点。

张浚现在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但他心里清楚自己责任重大。因为川陕那边太重要了,位置也关键,他就主动站了出来,说要负责去管理西北边疆。

要想中兴,得从关陕地区开始着手。我担心金兵可能会先攻入陕西,再拿下四川,那样东南就难保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前往——《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卷》

赵构打算在另一个地方跟金兵干一架,所以在1129年5月,他就让那个人去当川陕地区的宣抚处置使,还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

七月份,张浚从杭州出发,一路往西北走。到了那一年的年底,他到了陕西汉中。一到那儿,他就忙开了,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他的计划是这样的:前面要守住六条路的军队,后面靠着两川的粮食,左边连通荆襄的财富,右边则放出秦陇的战马。他一边在关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一边也为打仗和收复中原做准备。

不过,宋金两国的局势真的是说变就变。就像之前讲过的那样,到了1130年,宋高宗被金兵追得到处跑,最后只能躲到海上去。等他回到杭州后,赵构也顾不上之前跟张浚说的“等三年再出兵打回去”的话了。就在那一年七月,他赶紧下了道命令,让张浚立马在西北那边全面反击。

刚进入陕西那会儿,大家是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但实际情况是好多事儿都等着动手。要搞那种大规模的集体作战,只给半年时间准备,确实有点儿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再说,皇上下的旨意,就是要拿西北地区去保江南的平安。这么直白的目的,让统帅张浚咋跟西北那几十万将士说明白?

但张浚没太多别的路可走,为君王解忧是臣子本该做的事,更别提如果树根都没了,树皮还怎么依附。要是临安被攻陷,江南落入敌手,整个国家都要换人掌管,到那时,川陕还在不在,又还有啥意义。

不过,要打赢这场决战,最头疼的不是时间太赶,而是自家军队里头的问题。特别是那位在关中地区很有威望的老将曲端,他是我们得最先摆平的大难题。

这家伙既能写又能打,可就是心比天高,脾气又倔。特别是在跟金人的战斗中,他立了好多大功,结果就变得特别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张浚新到任,对待那位部将特别敬重。在重新组织军队前,他学起了古人的做法,搞了个隆重的仪式,把西军将士都召集起来,当众宣布任命曲端为威武大将军,还让他当上了宣抚司都统制。

【决战之前,将帅失和】

不过,就算曲端被捧为西军挂名的头儿,他也没觉得有多感激,做起事来还是老样子——在张浚没到川陕掌权前,曲端就已经有好几次不听指挥,或者挑着军令执行了。张浚一来,他还是那个样,经常不拿军令当回事,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伸手帮忙。

张浚最终还是没有对他动手,还是为了整体局势选择了忍气吞声。大战眼看就要打响,可不能自己先乱了套。只要曲端能跟他好好配合,一起打赢这场关乎国家前途的仗,其他的那些小事儿,根本就不值一提。

后来,在高层将领的军事商讨会上,当主帅张浚说要全面反击时,曲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说,金人刚建国没多久,现在士气可高了,再加上他们在平原上骑马冲锋那叫一个猛,咱们怎么能拿短处去跟人家长处碰?咱们现在应该好好练兵、养马,等个十年八年的,再考虑跟他们干一架的事儿吧。

说实话,曲端对局势的分析挺到位,把敌我情况和攻防手段都说清楚了,他提的养精蓄锐对西北也确实有好处。但问题是,他光盯着关中这一小块地方了,没看到整个国家的大局。

这是一场大军团之间的顶尖较量,也是两个国家命运的直接碰撞。要是西边的军队选择按兵不动,那南宋十年后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成了大问题,到时候还哪有心情去聊什么大战的事情?

为了准备这场大战,张浚早早就把蜀中接下来五年的税都收了上来,他自己也大方地拿出了上万两黄金,用作军队的经费。

说到兵力,咱们得瞧瞧历史记载。大宋那边,最能打的就是镇守关陕的西军了,这次他们几乎全上了。步兵、骑兵加一块儿,大概二十万人,但对外说是有四十万大军。

决战被定在了关中平原北边的富平,那地方地理位置绝佳,水路陆路都方便防守,而且咱们能以逸待劳。只要守住险要之地,瞅准时机出击,敌人要是敢来犯,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这儿真是个打阻击、搞反击的好地方。

过了几天,张浚发话了,让西军的几个头头赶紧集合。永兴路的头儿吴玠、环庆路的头儿赵哲、熙河路的头儿刘锡,还有秦凤路的头儿孙渥,都得麻溜地赶到指定的地方去。

这时候,宋军的后勤大军正从四川往陕西赶路,路程有好几千里远。一路上,粮食、草料、钱财和布匹多得像山一样,都是靠着一大堆民夫辛辛苦苦转运到前线的。

可就在所有事情都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偏偏那位号称不威武的大将军曲端,还有他带领的泾原军,也就是陕西那块地方管军事的头儿,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动员和大仗,竟然又一次装聋作哑,没当回事!

当主帅张浚怒气冲冲地质问时,曲端却用一句很简单的“这场仗肯定会输”来回应,当作他不听命令的借口。

张浚火大了,他之前一再忍让,可曲端压根不领情。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决定用富平之战的输赢来定生死。要是宋军赢了,曲端就得掉脑袋;要是输了,张浚的小命就不保了。

大战前夕,指挥官们之间闹了矛盾,这无疑给即将开打的富平之战增添了不小的麻烦。不管最后谁能赢,那个骄傲自大、总想让所有人都顺着他的曲端,很快就会吃到苦头的。

其实,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处置失当,埋下致命隐患】

张浚火冒三丈,干脆把曲端给撤了职,打发他到阶州去养老,他原来带的泾原军,就交给了刘锜来带。

到最后,那些挡路的难题都被解决了。1130年8月,张浚发出了攻打金国的命令,他选了熙河那边的将领刘锡来当总指挥,管着所有的军队。他还让五个方向的西路军快点往前走,争取早点占领富平。张浚自己,他就待在离富平西北二百多里的阶州,负责监督指挥整个战事。

金廷得知宋军大规模反击的消息后,立刻下令。让东线的完颜宗辅和完颜宗弼各自带领五万精兵,从西京洛阳火速赶往关中。同时,又命令完颜娄室带着三万大军,从河东快速开到绥德军,目的是挡住宋军的攻势。

当张浚决定豁出去,把川陕的力量用到极限时,金国那边也没闲着,他们调动了所有能动员的兵马,急匆匆地往陕西增援。

九月份,刘锡带着宋军分五路赶到了富平,他们在富平县城东边的平地上扎了营。这块地方一眼望去老远了,平平坦坦的,驻军挺方便。不过,也有个大问题,就是这种地形对全是骑兵的金军来说,冲起来太容易了。

永兴军的头儿吴玠瞧了瞧战场边上的地形,觉得全军还是往西挪个几十里地比较好,去山里头重新安营扎寨。为啥?因为西军平时就在那些个小山包包上打来打去的,有经验。咱们只要靠着山摆开阵势,往前能冲,往后能撤,还能让敌人的那些铁疙瘩骑兵没法施展。

这个提议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前敌总指挥刘锡反对的论据好像更有说服力:

首先,富平这地方虽然挺平坦的,不过前面有一大片芦苇荡挡着,跟沼泽似的。这样一来,骑兵要是想往前冲,那就得受点阻碍了。

再者,大军打仗时要是撤退,那士气肯定受影响,拔营走人、撤退跑路,然后再找地方扎营,这一系列动作都特别麻烦,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

另外,西边的军队聚集了大量人马,比金军的人数多得多。人多力量大,他们在广阔的平原上作战,更有优势。

富平之战后来看,吴玠的判断真是既准又有远见。反观刘锡,他没注意到地形上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给后来全军大败提前挖了个大坑。

更惨的是,刘锡在富平之战中的糟糕表现这才只是个开头。

宋军的营地搭好了,各地的老百姓也开始运送粮食和物资,他们在宋军营地外面也搭起了自己的帐篷。这时候,完颜宗辅带着三万骑兵到了富平东边的下部县,两边军队隔了大约八十里地。

宋军的作战计划已经安排妥当,将领们纷纷出主意,说趁着完颜娄室的部队还没到,金军还没集结起来,咱们应该逐个去攻打他们。先打垮宗辅和宗弼的军队,然后再把兵力集中起来,专心对付完颜娄室。

不过,在后方指挥的张浚,觉得自己兵力强大,胜券在握,就没答应前线要求开战的请求。他坚持要给金军写信,定个日子来场大决战。

完颜宗辅收到挑战信后,他装怂骗敌人,就是不回信,想多拖点时间。可对于宋军来说,好的打仗机会很快就没了。没过多久,完颜娄室也终于赶到了战场上。

【生死决战却错漏百出】

完颜娄室赶去富平帮忙后,他先爬上了山,瞅瞅宋军的布局。他发现,虽然宋军人数多,但他们的防线并不牢固,有很多漏洞。不过,完颜娄室没急着动手,他还是决定先按兵不动,守在营地里不出去。

张浚以为金兵不敢应战,就变得更加自大,不把敌人放在眼里。他甚至派人把妇女的头巾衣服送到金军大营,想以此嘲笑金军统帅胆小没本事。

对方还是没啥动静,张浚急了,又放话出来,说谁能活捉完颜娄室,就给谁节度使的官位,外加一万两银子、一万匹绢。这回,完颜娄室也不含糊,立马回敬了一招——谁要能活捉张浚,就给一头驴、一匹布。

两军头头儿的第一次对决,张浚使出了老劲儿,但跟完颜娄室那招既杀人又诛心的手段比起来,明显就差了火候,处于下风。

建炎四年,也就是1130年的9月24号那天,刘锡带着一千多号人,去金军的营地那边试着打了打。没想到完颜娄室那小子挺狡猾,找了个险要的地儿埋伏起来,然后前后一起动手,把宋军打头阵的那些人给杀了个精光。

中午时分,金军憋足了劲儿,终于开始动手了。完颜娄室指挥着三千名精锐骑兵,他们马背上驮着柴草和土袋子,飞快地冲向宋军阵地前的沼泽地。一到地方,骑兵们立马把柴草和土袋子扔下去,眨眼功夫,就铺出了一条路。原本西军以为这片沼泽是阻挡金军骑兵的天然屏障,结果就这么被轻易地破解了。

这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情况,金人的骑兵数量终究不多,再说,他们就算穿过了沼泽地,宋军也还能靠着军营死守不放。

但出乎意料的是,骑兵竟然直冲宋军营地侧后,攻击了那些搭建在外围、由民夫守卫的小寨。这些没打过仗的乡亲吓得掉头就往军营里跑,而金军骑兵就趁着这混乱,一路掩护着朝西军的主力阵地猛冲过去。

就在这时,南宋军队的中军大帐前,猛地竖起了主帅的旗帜。可奇怪的是,那旗子上飘扬的并不是刘锡的“刘”字,而是一个大大的“曲”字。原来,刘锡作为前线的头儿,为了吓唬吓唬金军,居然想了个招儿,借着曲端的大名来装腔作势。

在富平那场大战里,都统制刘锡负责管着所有军队,可他也就干了一件事,就是啥也没干多少。这事儿吧,明摆着看出他没啥本事,心里头还怯得很。

村民们一拥而入军营,金兵也跟着杀了进来。主帅吓得手足无措,各路人马更是乱作一团。金兵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分成三路,完颜娄室带一路在中间,宗弼和宗辅各带一路在两边,一起向宋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紧要关头,刘锡的亲弟弟、泾原军的头儿刘锜挺身而出。这家伙,十年后可是顺昌大战的大英雄,但在当天的富平战场上,他的勇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刘锜匆忙应敌,没想到两军一碰头,他就猛地冲过去,一下子就把完颜宗弼的左翼给打垮了。兀术手下的猛将韩常,被漫天飞箭射中了眼睛,疼得不行。还有那个金军的万夫长赤盏晖,直接在战场上就被砍死了。

韩常挨了一箭,但战斗力却出奇地增强了。他一把将箭从眼眶里拽出来,然后抓把土往脸上一抹止血。接着,他在敌群中左躲右闪,硬是在一片混乱中保护着完颜宗弼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刘锜带着西军的一小部分人马,也就是五分之一的兵力,竟然把金国的左路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完颜娄室一看中军这边压力山大,只好赶紧调些兵力去支援左翼,这样宗弼才没被干掉。宋军也因此得以稳住阵线,没继续往后退。

战斗一直在打,从早上打到晚上,富平那地方简直成了人间地狱,士兵死伤过半,血流得到处都是。金军是跑到别人地盘上打仗,带的吃的喝的都不多。反观宋军那边,吃的喝的堆得跟小山似的。要是金军不能快点打赢,这么耗下去,他们肯定得输。

完颜宗辅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带着右路军冲向宋军左边的环庆军。他亲自上阵,带着士兵们奋力厮杀,金军的士气一下子就被提振起来了。可就在这节骨眼上,环庆军的主帅赵哲却不见了踪影,他手下的士兵一看主帅没了,也跟着纷纷逃跑。

天黑以后,没了头领的环庆军彻底垮了,被金军一路追赶着往自己的阵地逼,富平战场一下子就乱了套。逃兵败将往后方的战友那儿冲,结果又搅得其他几路人马也乱了阵脚。人挤人、马撞马,最后整个西军都乱了,败得一塌糊涂。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四号晚上,大宋西军迎来了它们的末日。这支宋朝百年来最强盛、最威风的军队,曾书写过无数英雄事迹,结果在最重要的一仗里被打得落花流水。

【后记】

十月里,张浚因为刘锡打了败仗,就把他给贬了官。同时,他还把在战场上逃跑的环庆路主将赵哲给杀了。

战前两人有过约定,富平战败没多久,张浚就找了个谋反的借口,把曲端冤枉杀了。

不过就像《宋史》里头说的,“张浚杀曲端,虽然曲端挺冤,但其实他自己也有问题”。在富平之战里头,曲端是唯一没啥过错的人,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原因,走上了绝路,真是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