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安史之乱后,其经济发展由盛转衰,此后便一直处于衰落状态

历史 08-27 阅读:5 评论:0

全文共1233字,阅读时间3分钟

导语:提及唐朝,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万国来贺的盛景。《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唐朝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富强。然而,任何朝代都难以逃脱历史的轮回,繁荣昌盛之后往往伴随着衰落的命运。唐朝也不例外,安史之乱后,它的世界地位再也无法恢复。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探究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曾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然而,人无完人,即使是圣明的君主也难免犯错。在他六十岁的时候,对儿子李瑁的妻子杨玉环产生了情愫,并将其召入宫中,封为贵妃。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以“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来描绘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迷。由于对杨贵妃的宠爱,唐玄宗任命了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哥)为宰相。

杨国忠并无真才实学,完全依靠杨贵妃得势。他开始在朝堂上作威作福,朝野上下一片混乱。而唐玄宗则沉溺于与杨贵妃的亲密关系中,对朝政不闻不问。安禄山作为地方节度使,多次进京朝贡时对杨国忠的专权行为心生不满,对政府的无能感到痛心。当杨国忠向他索要贿赂时,安禄山断然拒绝。而杨国忠反而诬告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但唐玄宗并未深信。然而,杨国忠并未就此罢手,他逮捕了安禄山的宾客并全部处死,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安禄山,导致了他的叛变。

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最终使得杨国忠一众等人在马嵬坡被愤怒的禁卫军杀戮。安禄山的兵变迫使唐肃宗李亨向回纥汗国的可汗求助,并答应收复长安后任由回纥人奸淫掳掠美女和财产。在回纥汗国的帮助下,安禄山的叛乱得以平息。然而,唐肃宗计划秘密处决史思明却因消息泄露而失败,导致史思明再次叛变。唐代宗李豫再次求助于回纥汗国才平息了叛乱。这场著名的安史之乱历时九年,给洛阳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二、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落

其一,藩镇割据力量增强。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回纥汗国给唐朝带来的伤害无法弥补。当初归顺于唐朝中央政府的地方节度使在局势动荡下纷纷自立为王。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垄断军事、财政和行政权力,建立起了小国家。特别是黄河以北的四个地区拥有重兵,中央政府多次派兵讨伐却无功而返。这四个战区逐渐形成了世袭制,当节度使死后,其儿子或兄弟继位,其他小的节度使也开始效仿这一行为,使得无数个“小国家”自然形成。

其二,西域丧失。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将部队调往中原作战,导致边界地带失去防御能力。吐蕃王国趁机袭击唐朝,其军队猛烈进攻使得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落入吐蕃和回纥手中。此后,西边的防卫力量一再削弱,再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其三,宦官势力崛起。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宦官的地位便逐渐提高。高力士等贴身宦官权势滔天,连公主驸马都对其敬畏有加。安史之乱后,皇帝们不再信任拥有军权的武将,而是开始依赖和信任自己身边的宦官。这使得宦官成为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传话筒,导致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薄弱。

可以说,安史之乱不仅揭露了唐朝繁荣背后的“黑暗地带”,也使得唐朝开始走向衰败。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正视问题,不能只顾眼前享乐而忘记长远规划,否则将会重蹈覆辙,悔之晚矣。

参考文献:《唐书》等相关历史资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