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维持强奸案原判:拒缓刑显司法刚性 破旧俗树法治新风
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16日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席某某强奸上诉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民事及刑事部分全部上诉请求,维持原审判决。该案审判长在案件通报会上披露了裁判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并针对舆论关切作出系统性回应。
据案件审理记录显示,二审合议庭在审查过程中曾对适用缓刑进行审慎研判。审判长指出,虽然被告人存在经传唤主动到案、曾自书悔过书等法定从宽情节,且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但综合评估发现其不符合缓刑适用要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席某某父母在社区矫正调查阶段明确拒绝配合监管,而被告人本人在庭审中持续否认犯罪事实,这与《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确有悔罪表现""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核心要件产生根本冲突。
在回应社会关注的裁判透明度问题时,审判长强调司法机关始终秉持"阳光司法"理念。案件审理期间,合议庭对辩护方提出的三十余项程序申请进行逐项审查,并创新采用"矛盾化解前置"机制,组织多轮当事人对话和心理疏导。针对网络流传的不实信息,法院在严守不公开审理原则基础上,通过阶段性通报方式及时披露可公开信息,既保障公众知情权又严守当事人隐私边界。
本案审理过程中暴露出若干值得警惕的现象。审判长特别指出,被告方辩护人(席某某母亲)多次在社交平台泄露被害人隐私信息,此举不仅违反诉讼纪律,更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司法机关已依法采取训诫措施,并同步完善网络信息监测机制。
从法治文明建设层面,该案审判具有多重示范意义。法院通过精准适用法律,破除"婚约关系等同性权利"等封建糟粕观念,彰显了现代司法对妇女人格权的强力保护。审判长呼吁,社会各界应当以本案为契机,共同构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婚恋伦理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公民日常生活。
此次裁判严格遵循"三个效果统一"原则:既坚持罪刑法定不动摇,又注重修复受损社会关系;既保持司法定力排除舆论干扰,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既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又着力推动移风易俗。这种裁判思路为处理同类涉风俗刑事案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网友评论
-
2025-04-17 07:24:50
12个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