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我国明明2小时就能对接空间站,为何神舟二十要6.5小时?

财经 04-25 阅读:350 评论:79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于是这一天有了新的名字,叫做“中国航天日”。

时隔55年,我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这一天升空,并成功对接进入了专属于中国的空间站。

这55年的时间中,中国航天脚步不断向前迈进,多项技术稳步实现突破,可以说,每一艘神舟飞船的升空都带着中国航天进步的影子。

就在4月24日,神舟二十号飞船按计划入轨,并在23时49分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实现了对接,用时也和预估的一样,整个对接历时约6.5小时。

目前,神舟二十乘组已经和神舟十九乘组实现了会面,并且在空间站拍下了“全家福”。

不过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与核心舱对接的时间,明明中国目前已经突破了2个小时快速对接,为什么神舟二十号还用的是6.5小时呢?

交会对接,就是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以同一速度和姿态合二为一的过程。

说起来很简单,因为它在地球上或是借助外力,或是手动,或是自动,都能很轻松地进行调整对接,但把这一活动换个背景,放在太空中就完全变了,这项操作的难度成倍上升,一个对接不好,飞行任务就有可能出现失败。

由于需要超高的技术,所以能完成在轨航天动作的国家少之又少。在所有在轨动作中,交会对接又被比喻成“万里穿针”。

没错,它需要十分精准的操作,精确确认两个飞行器的轨道,获得相对位置和速度,精准计算之后,最终才能执行轨道控制。

简单来说,交会对接就是提前计算飞船的飞行轨道和空间站的运行轨道,飞船靠燃料去追赶空间站的位置,当追上空间站后,双方以精细的操作进行对接。

在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当属对接了,因为飞船的追赶速度较快,而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很慢,飞船需要在双方交会时用较大的能量降低自己的速度,从而达成相对速度为零,为飞行器对接做准备。

并且,在对接的时候,两个飞行器的轨道面也是不同的,双方运行方向不同,所以飞行器需要改变的不仅是飞行速度,还有飞行方向。

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改变的话,双方轨道面相交,控制不好的话,双方将会出现“相撞”,这就是事故了。

为了确保双方能够对接成功,当载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的时候,我们会控制空间站适当地调整轨道, 这样的话容错率会大幅提升,双方交会时间变长,就算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对接,但在经过持续调整之后,双方也总是能创造条件对接的。

目前我国载人飞船就是这样,空间站予以配合,确保能够交会对接成功。我国对接用时最长的一次是两天,而那个时候,我们还需要航天员进行手动操作对接。

手动对接的优势是控制精度好,相比于测量敏感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比起来,人眼的视觉配合上手的精准操控能力更有优势。

不过现在这个问题不用担心了,因为中国航天技术越来越高,自动控制精度已经远远超越人工控制,所以近年来我们采用的都是自动控制,为航天员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然而,尽管机器操控精度高且稳定,但人工控制也是每个航天员的必备技能,毕竟凡事都有意外,临机处置能力是机器怎么都没法拥有的。

也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会逐渐走入快车道,2021年神舟十二号的对接首次缩短到了6.5小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跃升呢?主要有4方面。第一,我们从初始发射阶段就已经计算好了时间,火箭入轨精度高,调整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第二,测定轨实时精确。这一项的确在此前受限于技术原因,但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完善,我们实时掌握着飞行器的状态,这就为两者对接提供了强大的背景支持。

第三,计算精准,飞船的船载运算能力足够高,机器能够根据状态自主规划调整。

第四,轨控精度高,偏差小,避免用大量时间进行调整。

但要知道的是,6.5小时不是对接时间的极限,在2020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MS-17仅花费了3小时零3分钟,就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了。

不过这项记录仅保持了两年,2022年,我国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就打破了记录,从发射升空到对接仅仅持续了约两个小时,直接创造了世界上最快速交会对接纪录。

这是因为我国通过积累多次的发射经验,逐渐摸索进步的结果。当技术足够成熟时,我国科学家们就开始为发射对接过程做减法,最终成功掌握了只有2个小时的快速交会对接技能。

我国航天科技集团一位专家表示,2小时只是交会对接的一个选项,它的成功可以极大提高我国的太空紧急救援能力,但这只是最快速的模式,我们还可以选择3小时、5小时和6.5小时的对接方案。

也就是说,我国对于交会对接时间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把握,那如今已经2025年了,神舟二十号都已经开始执行航天任务了,为什么我们不进行快速对接,还是选择采用6.5小时交会对接呢?

对此,有专业人士给出了解答,这是为了保证航天员安全而根据我国当前技术条件综合选择的结果。

对于我们来说,速度快并不重要,对接稳,让航天员能够安全进入空间站才是最重要的。

并且,我们也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中国拥有实现快速对接的实力,甚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所以中国航天技术实力已经毋庸置疑。

或许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我们的载人飞船真正用上了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各项因素,尤其是航天员。

在这里,也希望每一位航天员都能够平安回家,期待中国航天越来越好!

信息来源:

光明网:《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新华网:《大器厚成: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

环球时报:《仅2小时!原世界纪录是3小时3分》

青海省科学技术馆:《交会对接:太空中的“万里穿针”》

新京报:《约6.5小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和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6 01:16:22

    杨利伟都60了还让第一批的上太空

  • 2025-04-26 01:03:38

    以前没看见,现在看见了应该是

  • 2025-04-25 21:02:33

    我也有这种感觉,昨天的整流罩明显比之前的抛的快,帆板展开的也快

  • 2025-04-25 16:35:07

    现在的空间站,每次上去都是带着不同实验任务的,除了身体外还要学很多科学知识,所以不断的派新人

  • 2025-04-26 03:23:20

    这主要是为了科研人员准备的,不是每个科研人员有那体质[捂脸哭][捂脸哭]

  • 2025-04-26 00:17:14

    跟这个没关系,6小时一个是燃料得加的更多,另一个是直接打高轨道,基本需要二级二次点火,长2f没这条件,除非长7

  • 2025-04-26 05:35:17

    现在 加装摄像头了 高清的 以前都是动画

  • 2025-04-25 21:43:47

    国外都是4K画面了 中国啥时候能看见更清晰画面里面

  • 2025-04-25 22:53:44

    ^_^nun'tmtmtttm'tmtt'mtmtmttmtmtmtmtm'tm'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mttttttttm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pjp'wwwwwwwtm'

  • 2025-04-25 14:51:10

    这个是真的,如果一个大公司没有用华为的东西,那这个公司一定不够大 [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 2025-04-26 02:57:57

    普通人上天早就能做到,只是对于这种任务来说,肯定是优中选优,把不可控性控制到最小

  • 2025-04-26 01:10:50

    上一次博士生导师,近视,都可以上了。过几年我们也可以了,没啥可训练的。国外老头老太也上过了

  • 2025-04-26 01:42:39

    [doge]有没有可能是现在不用保密画质了

  • 2025-04-26 04:32:56

    你说的对真是花的技术

  • 2025-04-26 04:47:21

    没发现吗传播画面非常高清不卡顿,不得不说世界顶尖通讯技术已经无敌了

  • 2025-04-26 02:32:51

    你看的很细致,这次整流罩大概是450秒左右抛开的,确实比之前晚很多。[点赞]

  • 2025-04-26 02:15:00

    百计么以前的航天员现在很少再入太空而不断启用新人?

  • 2025-04-25 17:59:51

    航天员5年之前都选拔完毕了。训练这么几年不是白练的[比心][比心]

  • 2025-04-26 08:15:38

    已经很快了,我回一趟家都五六个小时呢

  • 2025-04-26 09:09:39

    不是 6个半小时都嫌弃了?[哭哭]

  • 2025-04-26 05:23:32

    医生给你说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时候,就快了[doge][doge][doge]

  • 2025-04-26 03:31:22

    别瞎猜了,是来辟谣下,那是整流罩螺丝卡了[doge]

  • 2025-04-26 05:49:31

    机器人的诞生,以后用机器人上天,减少人员危险系数。🤛🤛

  • 2025-04-25 15:55:43

    你们怎么说都对,不对也对[捂脸哭]

  • 2025-04-26 09:34:31

    在厂房里备份着!!!发生意外就可以上去带回航天员们

  • 2025-04-25 19:13:34

    飞机上的轰炸机那些飞行员需要5年,你觉得上太空启动新人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

  • 2025-04-26 04:04:57

    地球上的事,都整不清楚。天上么慢点。

  • 2025-04-26 07:14:27

    估计这次就是在为搭载外国航天员做技术验证。

  • 2025-04-26 09:36:12

    20-24有双备份,25号以后外形改变但是对接口一样,是登月的,两种模式,一是从空间站做中转站,转飞月球,在月球还要有空间站做中转站,二是直飞月球,在月球中转站,两种都在做测试。

  • 2025-04-26 06:56:53

    因为本身要求就没有那么高。只是上去待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通过短期训练都可以。

  • 2025-04-25 19:23:28

    北京明白'这句话是不是练习了十多年

  • 2025-04-25 21:54:17

    培养航天员就是飞行员和乘客的区别。

  • 2025-04-25 18:55:40

    本来上天就不需要啥体质要求,需要在空间站长时间待才有要求,和发射没多大关系,太空零重力和辐射是需要体质的关键

  • 2025-04-25 23:06:33

    那说明时间短的没得百分百的安全把握嘛

  • 2025-04-25 21:43:35

    神舟20号就是19号的备份飞船,空间站建成之后,参与空间站工作的神舟飞船就是一艘上天,备份转正参加下一次发射

  • 2025-04-25 22:20:46

    如果20出问题,21就是20的备份,如果没问题,再生产一个,20的备份就叫21,最新生产出来那个是21的备份。一次任务没彻底结束之前,都不能更新命名

  • 2025-04-26 01:18:55

    什么时候搞到20小时对接那普通人都可以上了

  • 2025-04-25 19:48:24

    今天看直播,好像发射程序改了,不知道是不是画质的原因,以前一二级分离的时候,是看不见地球的轮廓的,这次画质这么清晰,一二级分离的时候,地球的轮廓都没看见

  • 2025-04-26 08:43:11

    我回个家都要16个小时左右[捂脸哭]

  • 2025-04-26 03:08:27

    神州二十一号已经备份随时可以紧急发射,这就是中国人超前的思维!!!

  • 2025-04-25 16:21:00

    很多不是飞行员,这次王杰就是工程师,21年才入伍

  • 2025-04-26 06:51:51

    备份是同型号,二十一号是下一次载人用的飞船

  • 2025-04-25 18:47:03

    冷知识,我国航空航天中心有一整套长征运载火箭和神舟飞船的备用舰组合体,随时可以拉到发射塔台进行灌注燃料发射,就是为空间站救援做准备的[点赞]

  • 2025-04-26 03:29:27

    这得看你有啥专业,如果你会砌墙,就等蹬月搞基建时,去月球上砌墙[红脸笑]

  • 2025-04-25 22:54:33

    过载不是大问题,重力才是最考验宇航员体质的,飞行员比航天员承受的过载还要大[无奈吐舌]

  • 2025-04-25 20:54:09

    准备发射一次都是有两艘飞船 备份飞船用不上就是下次执行飞行任务的飞船 一直这样持续的 并不是你说的那样

  • 2025-04-26 08:07:59

    就是21号,20号一上天,21号就已经组装完成随时待命发射,以此类推,空间站有任何安全问题随时发射接宇航员下来

  • 2025-04-26 07:31:54

    这么说吧,为什么是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就是其他国家没有能独立搞空间站的,有且只有中国能独立搞空间站。这玩意都能领先,其他的科技我觉得就是值不值得搞的事

  • 2025-04-26 00:10:13

    你要不要看看你说的什么?

  • 2025-04-25 17:16:58

    [睡觉]先坐飞机,想出地球就攒钱吧或许有希望

  • 2025-04-25 17:14:28

    飞船上还是马赛克,火箭上真的清晰

  • 2025-04-26 03:33:40

    央视说了,画面传输带宽提高了,每秒传输100多张高清图片。

  • 2025-04-25 23:06:36

    你感觉有点慢了,现在是高科技领先了

  • 2025-04-25 21:52:41

    半年就得换一批人,这上天的人越来越多了

  • 2025-04-26 02:21:20

    6小时人的载荷就很高了,2小时就增加几倍载荷,任何人都受不了

  • 2025-04-25 22:54:00

    你猜老美为啥跳脚了[抠鼻]他发现限制不了我们了

  • 2025-04-26 03:48:45

    空间站的航天员都在看直播了

  • 2025-04-25 23:34:05

    是的,二十一号已经准备好了!按目前六个月一轮二十二号应该也已经在建设了

  • 2025-04-25 21:01:40

    我明显感觉这次发射整流罩分离的时间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载人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变长,加速度减小,这就意味着航天员受到的载荷减小,估计过不了多久,航天员就不再需要严格的体质要求了。

  • 2025-04-25 14:49:44

    是的,你发现没这次发射,居然没有那种隔热瓦往下掉,以前起飞阶段稀里哗啦的往下掉,今天啥也没有

  • 2025-04-26 08:36:54

    [抠鼻]月球的信号都可以用中继卫星搞定了,作为世界强大的国家,通讯技术必须攻克,这是未来核心技术之一,超越空间,超越距离,超越时间的通讯是最终形态

  • 2025-04-26 08:29:45

    两小时的快速对接是应该对突发情况下的备份神舟飞船上去的时间,真用于救援了,上去的飞船没人,能飞很快

  • 2025-04-26 02:01:33

    土豪王子就可以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