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朱镕基接见美国一公司代表,叹气问:我付多少钱你才愿意回来
【前言】
1997年2月那会儿,朱镕基总理在中南海的紫光阁里头,会见了一个美国公司的代表团。握手那会儿,朱总理忽然轻轻叹了口气。聊着聊着天,他又叹了口气,然后直接就问代表团的人:“得给你们多少钱,你们才肯回来帮我啊?”
为啥朱镕基总理会这么问呢?那位代表和朱镕基总理之间有啥关联呢?
【年轻有为】
1928年,朱镕基在湖南长沙呱呱坠地,但他还没见到这个世界,父亲就因为肺病早早离开了人世。更不幸的是,他9岁那年,母亲也因疾病去世。从那以后,朱镕基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
幸运的是,朱镕基在伯父的照顾下慢慢成人了。那时候世道不太平,到处都是战乱,这样的环境让朱镕基变得特别勤奋,他痛恨邪恶,性格也很稳重。
打小开始,朱镕基就显得比周围小孩要机灵聪明得多。1941年,他13岁那年,成功进入了湖南广义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后来就是湖南师大附中。到了1945年,朱镕基又考上了湖南省立中学。
1947年,19岁的朱镕基以湖南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他选择的专业是电机系的电机制造。说起来,在那一大堆报考清华的湖南学生里,朱镕基的成绩是最拔尖的,所以他刚一进校门,就获得了奖学金。
刚进入清华大学那会儿,朱镕基心里老琢磨着想换个专业,他其实对文学更感兴趣,加上英语特别好,可惜最后没能转系成功。没办法,朱镕基就开始在工科上下功夫了。他的老朋友,有名的法学家郭道晖回忆说:“朱镕基读书特别刻苦。”
虽然清华大学的电机系课程是当时最棘手的,但朱镕基学起来却毫不费力。他成绩优秀,总是排在班级前头,甚至还当过课代表呢。
朱镕基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不太爱和人打交道,但他心眼儿其实挺好的。每当有同学找他问问题或是聊学习方法,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在清华大学的日子里,朱镕基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和清华电机系1958年毕业的劳安师妹喜结连理。更关键的是,在清华的校园里,朱镕基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1948年4月份,国民党挑起内战,导致物价噌噌往上涨,老百姓日子苦得不行。没多久,北平各大学校里就闹起了大事,学生们发起“反饥饿、反迫害”的抗议,这就是有名的“四月学运”。因为这事儿,学校里的老师、学生还有工作人员,一块儿罢课了半个多月。
为了校园的安全,清华的学子们自己动手,组建了个“校园保卫队”,朱镕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那段时间,他原本握笔的手,拿起了棍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校园。
那年秋天,清华大学里头有十多个来自湖南的同学,他们自己凑到一起,搞了个“过共产主义日子”的小团队。朱镕基听说这事儿后,二话不说就加入了他们,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这个小团队里挑大梁的人物。
小组活动主要就是搞读书分享,大家一块儿研读从解放区带过来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的那些道理,另外,我们还自己动手印了份报纸,叫《晓露》。
朱镕基从小就很喜欢文学,所以他主要干的活儿就是写文章、发信息。而且,他的字写得特别整齐好看,因此还额外承担了刻蜡板的任务。
在《晨露报》上,朱镕基跟清华的同学们一块发表了吴晗、张奚若等教授专门给年轻人写的文章,他们还自己动手写了篇叫《历史的轨迹》的东西。就这么着,朱镕基他们几个在读者群里火了起来。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建立,那时候朱镕基还没毕业呢,但他已经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开始出来工作了。
1950年秋天,10月份那会儿,抗美援朝的战斗打响了。电机系的党支部书记李叔平,他后来回忆起那时候的情况:
朱镕基是班里头一个主动说要当兵的人,他那时候是班长,就在全校的大会上,他站出来替全班同学说了番特别带劲儿的话。不过呢,后来党组织觉得工作上有别的安排,就没让他去当兵。到了1951年1月,党组织让朱镕基当上了学生会的主席。
朱镕基虽然没能亲自去战场打仗,但他还是乖乖听党组织的话。在抗美援朝那会儿,他不仅常召集全校学生开会,给大家伙儿讲话,还带着大家出去游行,给志愿军战士加油打气。他还鼓励同学们一直参与捐献活动,出一份力。
【“我的学生怎么都不回来?”】
1951年,朱镕基完成清华大学的学业后,党组织马上安排他去了东北,让他做了东北人民工业部计划室的二把手。
1952年那会儿,为了推进“一五计划”,咱们国家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朱镕基呢,他刚毕业没多久,就被党组织选上,参与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创建,还当上了燃料动力局的小头目。
朱镕基一上班,那工作态度和专业本事就让同事和领导都竖大拇指。他以前的同事说:“在国家计委那会儿,朱镕基干得太好了,是大家心里最看好的年轻骨干。”
多年来,朱镕基一直这样做:他不怕官员们怕他严厉,更怕他们敬畏他的清廉;老百姓不在乎他有多大能耐,更看重的是他办事公道。
1979年的时候,朱镕基成了国家经委燃动局的处长。在工作上,他的个人能力和组织本事都还是那么厉害,跟以前一样出色。经委的领导都夸他说:“朱镕基想法真特别,是个很棒的同事!”
1983年,朱镕基接过了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担子,他在经济学上的造诣,让人们都觉得,他是继邓小平之后,最厉害的经济学大拿。
后来的日子里,朱镕基不光忙活着,还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头儿。到了1984年4月,他又接手了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位子......
清华大学打算搞个经济管理学院,老师和学生都想着得找个“既有能力又有地位,名气也大”的人来当院长。挑来选去,清华觉得朱镕基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时候,朱镕基在国家经委当副主任,他越来越觉得,中国最不愁的就是技术、钱和人才,缺的是好的管理。
所以当清华大学向朱镕基发出邀请时,朱镕基立马就点头同意了,这一干就是整整17年。
刚当上院长那会儿,朱镕基每个月都会专门腾出一天,跑到学院里,亲自主持院务会,跟大家一起商量学院发展的大事。
到了1993年,朱镕基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后,由于工作特别繁忙,他只能隔个一两年才到学校来一次。因为这个原因,他曾感慨地说:“这些年,我对经管学院没啥贡献,就连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挺难的。说心里话,我觉得挺对不起大家的。”
朱镕基觉得自己没咋给母校和学生们帮上啥大忙,但师生们心里都明镜似的,知道他付出了很多。他们觉得,朱镕基不仅真心关心学生,还实实在在推动了学院的发展,这两点他都做到了。
1997年2月份,朱镕基总理在中南海的紫光阁会见了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代表团。当他看到其中一个代表时,心里头既觉得挺高兴,但也带点失落感......
这个人是朱镕基老师的徒弟,李山。在清华大学那帮成绩又好、品德又棒的学生堆里,李山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跑到麻省理工学院,拿了个经济学博士的学位。毕业后,李山的工作经历也是闪闪发光,他先是做了瑞士老牌银行第一波士顿的外汇衍生交易经理,然后又跑到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纽约总部,当上了中国经济专家。不仅如此,他还在高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和高盛国际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坐上了执行董事的交椅。
看到代表团里站着自己的学生,而且他还是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不是“主人”,朱镕基心里五味杂陈。他上前去跟李山握手,不由自主地小声说:“我的学生咋都不愿回国呢?”
听到这话,李山一下子有点懵,赶紧回应说:“肯定会回来的,肯定!”
“我可不是在怪你哈。”朱镕基说完,就安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叹了口气,接着问:“那你要多少才肯回来?得跟高盛那儿的薪水一样吗?”
朱镕基的一番话让李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连忙回应说:“没必要那么复杂,能给国家做点实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就是朱镕基那么一说,李山就下定了决心要走人。没多久,李山工作的高盛公司就说要上市。要是李山不辞职,他就能拿到好几百万的高盛股份。可他一点都没纠结,直接就在高盛亚洲的老大办公室,把辞职信给签了......
【备受邓小平重用】
朱镕基能够在众多领导人里冒出来,用个比喻,他就像一匹跑得特别快的“好马”,那当然得有个能发现他、看重他的人,这个人就是邓小平,他就像是那个“识马的专家”。
1988年,朱镕基去竞选上海市市长。在竞选会上,他没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有多好,反而是大大方方地说了自己的不足。他是这样开头的:“我得承认,自己身上有不少毛病,在很多地方,我都比不上前几任市长。首先呢,我就只在机关里干过;其次,我一直在中央,没到地方上历练过;还有啊,我这人性子急,干起工作来总是风风火火的。”
接着,朱镕基讲了自己上任后对于政治风气、教育、老百姓生活和城市建设的打算。他最后说道:“我会认认真真干活,拼尽全力,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朱镕基发言时情绪高涨,充满激情,搞得会场里隔三差五就爆发出像打雷一样响的掌声。后来,朱镕基真的当上了上海市长。他也没忘自己在竞选时说过的话,一步步实现了对上海的规划。就这样,上海变成了中国经济的大门,也成了全球城市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到上海过年,这里面有四年,都是朱镕基亲自招待的。就在这四年的春节里,邓小平亲眼目睹了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直接听了朱镕基的不少想法和观点,这让他对朱镕基的印象和认识更深了。
之后的日子里,邓小平特别看重朱镕基这个年轻人。每当看到朱镕基取得的出色成绩,邓小平就动了心思,想把他调到北京去,让他大展身手。他还特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朱镕基啊,他得当一把手,二把手可不行。”
1992年5月份,邓小平去首都钢铁公司看了看,他说:“我经济方面不在行,但好坏我还是能听出来的。以后咱们挑干部,得找那些懂经济的,比如说朱镕基,他就很懂行。”
很明显,邓小平非常看重朱镕基,他善于发掘人才,喜爱人才,更懂得珍惜人才。在那之后的日子里,他还曾深有感触地说:
咱们国家,现在也好,将来也罢,都得靠那些党性坚定、经济在行、勇于改革、敢于尝试、不辞辛劳的领导来带头。朱镕基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做了不少出色的工作,党和人民都看在眼里。所以说,眼前就有许多愿意为党的事业拼一把的好干部!
1993年,朱镕基成为了国务院的副总理。后来的事实一次次证实,邓小平这位“慧眼识人”的老前辈确实没看错人。那时候,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些糟糕,朱镕基二话不说,马上动手加强了对经济的整体把控,稳住了经济大局,还保证了物价不乱涨。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中国的经济体系逐渐恢复了秩序,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
邓小平瞅了瞅朱镕基的工作成绩,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直接就说:“朱镕基在地方上干得是真不错,到了中央以后,脑子活,啥都敢扛,啥都敢碰硬,绝对能行。”
1998年的时候,也就是邓小平老爷子过世的第二年,朱镕基接过了国务院总理的担子。
在忙着国家大事的同时,朱镕基对腐败是深恶痛绝,他曾明确表示:
反腐得先从大官抓起,再处理小喽啰,对大官绝不能手软!我得备好一百副棺材,九十九副给那些贪官污吏,剩下一副留给我自己。就算是要一起完蛋,我也得拼一把,给国家换来长久的安稳,还有老百姓的信任!
朱镕基讲的一番话真是让人恍然大悟,他不仅说了出来,后来也实实在在做到了。
朱镕基退休以后,就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了。他平时最爱干的事儿就是看看书、练练字、拉拉二胡,还有跟老百姓们一块儿聊聊天。
同时呢,朱镕基总理他还写了不少书,并且他写书赚的钱,全都给了社会做公益。到2015年2月那会儿,朱总理捐的钱都已经超过4000多万了,现在应该捐得更多了吧。
到现在这个时候,一说起朱镕基总理,大家还是不由自主地连连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