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Z10遭遇电池底部碰撞极端事件,电池竟无大碍?

推荐 04-04 阅读:8 评论:0

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汽车市场的中流砥柱。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动力电池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毕竟,这关系到每一位车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就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领克 Z10 因为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的焦点。

时间拉回到 3 月 17 日,用户驾驶一辆领克 Z10 行驶在贵州省遵义市的 G76 高速路段,车速保持在 90 - 120km/h 的正常区间。15 时 13 分 29 秒,用户感知到车辆底部发生碰撞,此时车辆的时速是 101km/h。用户将车停靠在路边后,发现车辆底部开始冒烟。15 时 13 分 40 秒,系统精准检测到该车动力电池内 105 - 108 串多个电芯同时出现电压异常现象。15 时 14 分 37 秒,领克后台数据模型在线实时监测到车辆存在热失控风险,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很快,救援人员抵达现场。经过细致检查,发现车辆底部插入了一个直径约 5cm 的铁质支架,插入深度达 2cm,而这个异物插入的位置,与 105 - 108 串电芯的位置恰好对应。

了解电池安全测试的人都清楚,行业内做电池包针刺试验时,通常是用 5mm - 10mm 直径的钢针对单一电芯进行针刺。对比之下,领克 Z10 这次事故中,刺穿电池的异物直径达到了实验室钢针的 5 - 10 倍,而且同时刺破 4 颗电芯,这种情况对电池包的破坏程度远超常规针刺试验。然而,令人赞叹的是,领克 Z10 的电池包在如此严峻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较好的状态,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电池安全防护能力。

除了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出色,领克售后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事故发生后,后台及时报警,售后团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全力保障了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展现出领克售后强大的跨部门联合快速响应及协作能力。

领克 Z10 能在这次电池底部碰撞极端事件中有着优异表现,离不开其坚持的 “全域安全” 理念。在车身安全方面,领克 Z10 达到了中国和欧洲的最高安全标准。其车身大量使用高强钢和铝材,占比高达 84.65%,车身扭转刚度高达 45,500N・m/deg,比百万级旗舰豪车还高出 8%,为车内人员打造了一个坚固的 “安全堡垒”。

在三电安全层面,领克 Z10 搭载的定制金砖电池按照行业最高安全标准进行研发和生产。采用 NTP 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构建了 8 重安全防护结构,还配备了 “十宫格” 电池防撞隔舱,从外到内全方位保护电池安全。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电池都能安全稳定运行,领克 Z10 开展了多项极限安全测试。比如,对高压电池进行挤压后再叠加针刺,实验结束后电池表面温度仅为 33 摄氏度;在外部火烧试验中,行业一般火烧时间是 130 秒,而金砖电池经受住了长达 240 秒的火烧,依旧安然无恙。针对难度极大的侧面柱碰测试,领克 Z10 沿电池包双边测试了 30 个点,远超中欧法规仅要求的 1 个点测试标准,能够抵抗 65 吨的冲击力,将电池安全提升到了新高度。

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部分车企热衷于宣传 “冰箱彩电大沙发” 等舒适性配置,试图以此吸引消费者。不可否认,这些配置能提升驾乘体验,但安全始终是汽车的根本。领克 Z10 通过这次真实发生的事故,向整个行业和广大消费者证明了其在安全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