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太监真的有净身不彻底的吗?一名宫女道出了其中真相!

历史 03-29 阅读:9 评论:0

说起太监,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净身”这回事儿,太监嘛,不就是得“去势”才能进宫伺候皇帝和妃子吗?

可历史上关于太监的传言从来没断过,尤其是清朝,有人就怀疑:那么多太监,难道个个都净身得干干净净?会不会有些人“偷工减料”,留点啥,混进宫里搞乱子?

这种疑问不是没来由的,毕竟后宫那些事儿,野史里写得跟小说似的,勾起人无限遐想。

太监这玩意儿不是清朝发明的,中国古代好几千年都有这传统。从周朝开始就有“寺人”“宦官”之类的人物,到了汉朝才慢慢固定下来,宫里得用“阉人”来干活儿,为啥呢?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宫女也一大堆,成年男人随便进出,难免出点乱子。所以就有了净身这规矩,确保太监没法跟后妃、宫女扯上啥不清不楚的关系。

到清朝,这套制度已经很成熟了,管理得也比前朝严得多,毕竟明朝那会儿太监专权搞得乌烟瘴气,清朝皇帝可不想重蹈覆辙。

净身是啥概念呢?简单说就是把男性生殖器官给割了,彻底断绝生育能力,还得保证不能有啥“功能”留着。清朝这方面可不含糊,手术不是随便找个剃头匠干的,得由专门的“净身师”来操作。

这些人多半是家族传承,手艺一代代传下来,在北京城里有点名气的有两家,一个是南长街的毕家,一个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刘家,外号“毕五”和“小刀刘”。他们不是光靠手艺吃饭,还得跟内务府搭上线,每年按季节给宫里送“净好身”的太监,算是个正儿八经的行当。

手术得挑春末夏初的时候干,天不冷不热,蚊虫少,伤口好愈合。准备工作也不少,得备上小米、玉米秸、芝麻秸、窗户纸这些东西,小米是术后吃的,玉米秸烧炕取暖,芝麻秸烧成灰撒伤口止血,窗户纸糊窗户防风。

手术前一天不能吃饭,免得术后排便麻烦。动刀前,净身师得问几句套话,比如“你自愿净身吗?”“后悔不后悔?”“断子绝孙跟我没关系吧?”要是人说不干了,立马放手走人,可一旦点头,那就没回头路了。

手术得把人绑在炕上,用白布扎紧肚子和大腿根,用辣椒水擦擦消毒,然后一刀下去,割得干干净净,阴茎和阴囊一块儿去掉。术后用苦胆糊伤口止血,再插根麦秆通尿道,躺一个月才能下地。这活儿技术含量高,稍不留神就感染,出血多了人就没了。

清朝为啥这么狠?因为他们学了明朝的教训。明朝太监多得离谱,巅峰时有七八万人,净身技术也五花八门,有的就没割干净,导致宫里乱七八糟的事儿不少。魏忠贤那号人物就不说了,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得看他脸色。

清朝皇帝一看这不行啊,太监得管死死的。于是从顺治开始,就立下规矩,太监数量控制在三千左右,来历也查得严,主要从偏远地方招,像福建西部、陕西北部这些地方的人,离京城远,不容易跟权贵勾结。

净身这块儿更不马虎,内务府专门管这事儿,每年两次体检,脱裤子验身,发现一点问题直接砍头,净身师也得跟着倒霉。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问了,这么严,能不能有人钻空子,净身不彻底混进去?理论上挺难。清朝的制度不是闹着玩的,内务府那帮人可不是吃素的。体检的时候,老太监拿灯笼照着看,哪有半点残留都不行。

净身师也怕担责任,谁敢留点啥啊?命都得搭进去。再说,想进宫当太监的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指望这个翻身,没人会拿命开玩笑。手术本身就够疼了,割一半留一半谁受得了?感染风险还更高,活都活不下来。

不过,宫里传言从来不少,尤其是慈禧那边的故事。有人说慈禧年轻守寡,身边有个俊俏太监,叫安德海,长得跟女人似的,伺候得慈禧舒舒服服。

咸丰活着的时候,安德海就常在她身边转悠,咸丰一死,慈禧28岁,正当年华,外头就传开了,说这俩人有啥不正当关系,还怀疑安德海没净身干净。

可这靠谱吗?得听听宫里人咋说。

有个叫何荣儿的宫女,晚年写了一本书,叫《宫女谈往录》,里头提到不少宫廷秘事儿。她13岁进宫,在慈禧身边干了八年,对太监的事儿门儿清。

她说,净身这活儿一点马虎不得,主子们明白太监要是留点啥,后宫就乱套了,所以检查特别严。每次手术后,主子会亲自验身,确保没问题。净身师也知道轻重,不敢藏私。

她还提到,慈禧确实想过把外头一个美男子弄进宫,伪装成太监,可这事儿让同治帝知道了,直接给否了,说祖制不能破。慈禧没法子,只好作罢。

安德海的事儿何荣儿也说了,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没错,管着宫里不少杂务,很得宠,可私情那是瞎扯。1869年,安德海擅自出宫,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抓住,同治帝趁机下令杀了他。杀完还剖腹验身,证明他净身得很彻底,没留啥。

这事儿在宫里传得沸沸扬扬,最后不了了之。何荣儿的意思是,宫里规矩大如天,太监跟妃子单独相处都得有宫女盯着,想搞乱子根本没戏。

那为啥还有这些传言呢?其实不奇怪。清朝后宫是个封闭的地方,外人进不去,里头的故事全靠猜。太监数量多,总有几个跟主子走得近,像安德海、李莲英这种,风头太盛,难免让人瞎想。

加上野史爱添油加醋,说什么太监净身不干净,跟妃子有一腿,听着刺激,可真没啥证据。历史研究也表明,清朝的太监管理比明朝强太多,制度完善,检查到位,净身不彻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净身只是第一步,太监进宫后日子也不好过。清朝太监地位低,干的是脏活累活,像打扫厕所、端茶倒水、伺候主子起居这些。规矩多得吓人,喝酒赌博不行,私下结交权贵不行,连说粗话都不行。犯了错,轻则挨鞭子,重则砍头。

安德海就是例子,太得意忘形,出宫一趟就没了命。李莲英倒是混得不错,可他也是小心翼翼伺候慈禧几十年,没敢越雷池一步。太监想出头,得靠主子赏识,可这赏识背后是无数次低头哈腰,哪有胆子留点啥给自己找麻烦?

明朝那会儿,太监多,手术量大,有的确实草率,割得不干净。可清朝不一样,太监少,手术精,净身师靠这吃饭,手艺差早被淘汰了。

张家有“飞刀流”,刀快得像闪电,李家有“黄龙刀法”,伤口愈合得好,药也管用。这些技术不是随便练出来的,得靠经验积累。

手术后还有个规矩,被割掉的部分用红布包起来,挂在净身师那儿,等太监发达了再赎回去,寓意“高升”。这也说明,净身师跟太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不敢马虎。

制度再严,总有执行不到位的时候。早些朝代,比如汉朝、唐朝,太监净身没那么严,有的只是去掉睾丸,留着阴茎,能站着尿尿,也可能有点功能。明朝也有过类似情况,太监多了,难免有漏网之鱼。

可清朝吸取教训,把这漏洞堵得死死的。可净身这块儿,真没啥空子可钻。乾隆还下过令,要是发现太监长出点啥,直接二度宫刑,割得更狠。这种高压政策下,谁敢不彻底啊?

何荣儿在书里还提到,太监自己也不愿意净身不干净。为啥?疼啊!手术本身就够折磨了,割一半留一半,伤口处理不好更容易烂掉,活都活不下来。

进宫的太监多是穷人,家里指望他们混出头,手术不彻底被发现,脑袋没了,家里也完了。所以他们比谁都希望一次到位,别给自己留后患。

从制度上看,清朝对太监的控制不光是净身,还有日常管理。太监不能随便出宫,生活全在内务府眼皮底下。

康熙那会儿,太监连酗酒都不敢,乾隆直接禁了太监跟官员来往,等于把他们锁在宫里当奴隶。明朝太监还能跟宫女“对食”,结成假夫妻,清朝连这都不行,怕出乱子。这种环境下,净身不彻底的太监想混进来,基本是痴人说梦。

像慈禧跟安德海的绯闻,查下来都是捕风捉影。安德海死后验身,没问题。李莲英也一样,伺候慈禧几十年,没人敢说他净身有猫腻。

清朝宫廷的规矩是铁打的,太监跟妃子私通,那是诛九族的大罪,谁有这胆子?何荣儿说得明白,宫里盯着的人太多,太监连喘口气都得小心,哪来的机会留点啥搞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