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让人唾弃的3个人: 司马懿只能排名第三,前2人都是谁?

历史 04-27 阅读:75 评论:2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但也有不少人因其卑劣行径而遗臭万年。而在众多争议人物中,司马懿只能排名第三,你知道第一第二名是谁吗?

第三、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阴谋家之一,他凭借隐忍和权谋,最终为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成功却是以道德沦丧为代价的。

1. 忘恩负义,辜负曹魏信任

司马懿最初被曹操征召时,曾装病拒绝出仕,直到曹操以死相逼才勉强就职。虽然曹操对司马懿防备有加,但是曹丕、曹叡两代皇帝非常器重他,曹叡临终前,甚至将幼子曹芳托付给他和曹爽,希望他能辅佐少主,做大曹魏。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司马懿却趁曹爽外出祭陵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三族,彻底掌控朝政,架空了曹魏皇帝。

2. 欺负孤儿寡母,违背誓言

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曾指着洛水发誓,承诺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保他性命。然而,在曹爽投降后,司马懿却背信弃义,以谋反之名将曹爽一族尽数诛杀。这种指洛水为誓却翻脸不认人的行为,彻底突破了政治斗争的底线,使得后世权臣纷纷效仿其手段。自此以后,权力斗争底线越来越低,誓言对于大家来说犹如放屁,道德愈加崩坏。

3. 为子孙篡位铺路,开启五胡乱华之祸

司马懿的野心不仅限于自己掌权,他的子孙司马师、司马昭更是直接废立皇帝,最终由司马炎篡魏建晋。然而,晋朝因得国不正,内部权斗不断,最终酿成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陷入数百年战乱。可以说,司马懿的权谋虽成功一时,却给后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司马懿遭到了后世的唾弃,被评为三国最让人唾弃的3个人之一。

第二名、孙权

孙权作为东吴的开国君主,本应是一代雄主,但他偷袭关羽的行为,不仅让蜀汉失去荆州,更彻底破坏了孙刘联盟,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长期僵持,最终让曹魏(后来的晋)渔翁得利。

1. 偷袭荆州,背刺盟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甚至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然而,就在关羽与曹军激战之际,孙权却暗中与曹操勾结,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军擒杀。

这一行为不仅让蜀汉失去战略要地荆州,更让诸葛亮“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彻底破产。此后,蜀汉只能困守益州,逐渐失去一统天下的希望,而这,则成为了众多蜀汉迷心中的痛!

2. 短视之举,损人不利己

孙权偷袭荆州看似得利,实则自毁长城。孙刘联盟破裂后,蜀汉与东吴虽在夷陵之战后重新修好,但信任已荡然无存。此后,两国再难合力对抗曹魏,最终被各个击破。

更讽刺的是,孙权晚年昏聩,东吴内部党争激烈,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导致吴国国力大损。孙权死后不久,东吴便陷入权臣专权的局面,最终被晋所灭。可以说,孙权的背刺行为,不仅害了蜀汉,也害了自己。孙权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让人看透了他又菜又坏的特点,他自然也就成了三国最令人唾弃的三个角色之一了。

第一名、庞会

如果说司马懿和孙权的行为尚有政治考量,那么庞会的所作所为则纯粹是出于私仇,且极其卑劣。

1. 庞德之死的真相

庞德的父亲庞德原是马超部将,后投降曹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庞德随于禁救援樊城,被关羽水淹七军所擒。关羽劝降庞德,但庞德宁死不屈,最终被斩。

然而,庞德之死并非关羽残忍,而是关羽看出了庞德的尴尬处境——庞德原是马超旧部,马超此时已投靠刘备,若庞德投降关羽,曹操必会诛杀他在邺城的家人。因此,关羽杀庞德,某种程度上是成全了他的忠义之名,也避免了他的家族被曹操清算。

2. 庞会屠灭关羽满门

蜀汉灭亡后(263年),庞会随钟会、邓艾攻入成都。尽管关羽已去世四十余年,庞会仍怀恨在心,竟带兵屠戮了关羽在蜀地的所有后人。这一行为不仅残暴,更是恩将仇报——若非关羽当年斩杀庞德,庞德的家族很可能像于禁一样被曹魏清算。

3. 卑劣程度远超常人

庞会的报复行为毫无道义可言,一方面其时间跨度极长,关羽已死四十多年,仇恨本应淡化。另一方面,关羽的后人并未参与当年的战争,庞会纯属滥杀无辜,甚至于说,他乃是恩将仇报。最后,庞会手段残忍,直接灭绝了关羽家族,毫无人性这是最令三国迷唾弃的一点!

相比之下,司马懿和孙权的行为尚有政治目的,而庞会纯粹是泄私愤,其卑劣程度堪称三国之最。

结语

总的来说,司马懿的恶在于权谋阴险,背信弃义,拉低了政治道德底线。孙权的恶在于背刺盟友,毁掉蜀汉统一希望,最终害人害己。庞会的恶则在于恩将仇报,屠戮无辜,毫无人性可言。因此,在本文看来,最令人唾弃的排名应该是这样的:庞会 > 孙权 > 司马懿。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8 00:27:28

    未经他人苦,不要断章取义。。。司马懿在诸葛亮出祁山前。曾看了形势。知道诸葛亮会从祁山伐魏。在魏明帝允许下。到雍。凉处训练兵马三十万拒蜀。诸葛亮方面马谡散布谣言。说司马懿造反。魏明帝信以为真,御驾雍,谅收司马懿。立斩司马懿全家。被大臣求情。。效法陈平报周勃。即曹操当时做的官是司马懿父亲司马防举荐的。用这条件抵命。各不相欠。削职为民。后来魏国对付诸葛亮才请司马懿出山。但无平反。只利用司马懿价值。司马懿认为不翻盘全族会随时被灭。才有高平陵之变。三国志通俗演义写得银清楚。

  • 2025-04-28 15:37:20

    司马懿如果后代争口气,口碑还不至于那么差。谁能想到晋朝就没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