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湾金门马山连营一阵骚动,连长林毅夫已经游到了大陆
1979年5月17日清晨,台湾金门马山连营地炸开了锅!士兵们像往常一样准备向连长林毅夫汇报工作,可始终不见林毅夫的身影。实际上,此时林毅夫已经游到了大陆。其实,想要去大陆的想法在林毅夫心中已酝酿许久。在台湾大学读书时,他就积极参与了保钓运动。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却被美国私相授受给日本,这让他深刻意识到,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才能在国际上获得尊重。而台湾虽经济发展不错,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在国际上的命运却被他国拿捏。他坚信,只有中国大陆这片拥有14亿人口的土地强盛起来,中国才能真正强大。5月16日傍晚,一个绝佳的机会出现了。那天是当年最大的一次退潮,角屿距离马山连2130米,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 ,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林毅夫穿上由连长保管的救生衣,抱着篮球,孤身一人,向着祖国大陆出发了。经过2小时的拼搏,林毅夫成功抵达了福建厦门海岸。另一边,台湾军方迅速派出多艘舰艇追踪,同时,对马山连的士兵逐个进行严厉审讯,试图从他们口中挖出林毅夫离开的线索。随着调查的深入,军方终于确定林毅夫是主动前往大陆,台湾当局恼羞成怒,将林毅夫列为“叛逃者”。而林毅夫成功泅渡大陆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之后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备受赞誉。1994年,林毅夫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学人,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成立之初,条件艰苦,但他四处奔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组织学术研讨活动,逐渐将这里打造成国内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他常说:“我们要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与教学机构,为中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他的带领下,中心在电信改革、加入WTO、金融改革、农村发展等政策制定讨论中,都发出了独树一帜的声音,许多思想和观点成为改革的重要内涵。在农业经济学领域,林毅夫也成果斐然。他通过深入研究,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在按劳分配的农业合作社中,农民劳动投入的积极性与劳动衡量准确性的关系,指出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劳动投入监督困难前提下的优势。此外,林毅夫还参与创立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他常鼓励年轻人:“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如今,虽已年过古稀,林毅夫依旧活跃在学术与政策研究领域,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参考资料:人民网《观沧海:林毅夫的回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