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女局长落马记:靠美貌征服高官,一顿操作将自己和情夫送监狱

娱乐 04-03 阅读:4 评论:0

在湖北荆门,一位曾被视为职场“女强人”的局长,因权力与金钱的交织,悄无声息地堕入了深渊。

陈丽,那个凭借出色外貌和圆滑手段迅速在官场中爬升的女人,从一个啤酒促销员,摇身一变成了开发区的文化局副局长,掌控着数以亿计的工程项目。

她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巧妙的商业头脑,还与一位高官,焦俊贤,紧密相连。他们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将两人引向无法挽回的深渊?

啤酒厂里的命运邂逅

1996年的秋末时节,荆门市的金龙泉啤酒厂刚送走一批前来视察的领导。

作为厂里的啤酒促销员,31岁的陈丽正端着托盘,熟练地在各个包厢间穿梭,给客人们续上金黄的啤酒。

就在靠近主位的包厢里,刚刚结束视察工作的荆门市市长焦俊贤,正端着酒杯,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忙碌的陈丽。

几轮寒暄下来,焦俊贤和同桌的人与陈丽有了些简短的交流。

在谈话的间隙,陈丽似乎很自然地提到了自己的家世,说自己是“革命后代”,还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她的父亲和省里的一位领导是老相识,关系不错。

之后陈丽再过来服务时,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了一些。

1997年的元旦夜,市长办公室里还亮着灯,焦俊贤大概还在处理公务。

就在这时,陈丽的身影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

焦俊贤打开门,看到门外提着饭盒的陈丽,脸上露出了些许意外的神色。陈丽将手里的饭盒递上前,说是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特意送来给他尝尝。

这盘深夜送来的饺子,远比它本身的温度更能焐热人心,也为陈丽后续的“登堂入室”铺平了道路。

自此之后,两人之间的距离被迅速拉近,远超出了普通市民与市长的范畴。

敲开市长办公室门

仅仅几个月后,陈丽便不再是那个仅仅在啤酒厂促销的普通女子了。她摇身一变,成了老板。

在荆门市当时最为繁华热闹的主干道之一——象山大道上,一家名为“金玉饭店”的餐馆挂牌营业。

饭店迅速成为了荆门当地一个非同寻常的场所。

这里很快就演变成了政界、商界人士进行非正式会晤、信息交换、利益输送的重要据点。

各种需要避开公众视线的宴请、需要借助权力疏通关系的请托、以及围绕着各类工程项目和政策资源的私下洽谈,频繁地在金玉饭店的包厢里上演。

陈丽作为饭店的老板娘,凭借着与焦俊贤的这层关系,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扮演着权力掮客的角色。

当时,一位来自省城的开发商想到荆门参与一个项目的竞标。

这位开发商在荆门人生地不熟,缺乏本地的人脉资源,眼看在竞标中就要处于不利地位。

情急之下,他通过某种途径搭上了陈丽这条线。

陈丽了解情况后,并没有直接出面做什么,但她利用了自己能够接触到焦俊贤及其关系网的优势。

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隐秘的操作和信息传递,原本对该开发商关上的门路被一一打通,竞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也被提前“移除”。

最终,这位开发商如愿以偿。事成之后,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能继续维系这条来之不易的关系,开发商将二十万元现金送到了陈丽手中,名义上称之为“信息费”。

对于这笔巨款,陈丽表现得相当“懂规矩”,她没有丝毫犹豫,甚至可能没有经过自己的手,就将这笔钱悉数转交给了焦俊贤。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情人或饭店老板,而是成为了焦俊贤进行权力变现、收集灰色收入的一个重要管道和可靠的“白手套”。

从饭店老板到副局长

随着金玉饭店生意日益红火,陈丽并未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依附于市长、在幕后运作的饭店老板。

到了1998年,荆门市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干部调整。

当相关的拟任干部名单在一定范围内传阅讨论时,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掇刀开发区的领导岗位序列中——陈丽,拟任职务是开发区文化局副局长。

根据组织程序,提拔干部需要对其档案进行严格审查。当工作人员调出陈丽的人事档案时,疑点重重。

档案显示,这位实际只有高中文凭的女性,其学历一栏竟填写着“武汉大学本科学历”;而在政治面貌和党龄方面,一个从未听说加入过共产党的人,档案中却记载着她已有“五年党龄”。

这些信息与组织部门初步掌握的关于陈丽的背景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按照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面对如此重大的疑点,陈丽的任命程序理应被暂停,并启动进一步的调查核实。

就在组织部门准备深入调查,考察组也犹豫不决的关键时刻,来自市长焦俊贤的直接干预出现了。

焦俊贤直接给远在省城的省委组织部的一位老同学打了电话。

在电话里,焦俊贤没有过多解释档案中的疑点,而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强调,陈丽同志是一位“特殊人才”,组织上应该“多看现实表现”,不要过于拘泥于一些细节问题。

省委组织部的那位老同学或许心知肚明,或许碍于情面,最终没有深究。

来自市长的直接施压,使得荆门市组织部门和考察组面临巨大压力,对档案疑点的进一步调查也不了了之。最终,这份漏洞百出的虚假档案被“放行”通过。

权钱交易的商业版图

拥有了官方身份的掩护,陈丽的手开始更加直接、更加大胆地伸向了利润丰厚的工程建设领域。

2000年,荆门市规划建设凤凰湖湿地公园项目,在项目进入招标环节的关键时刻,陈丽利用其身处开发区领导岗位的便利,提前获取了项目的招标底价这一核心机密信息。

她并没有将这个信息用于维护招标的公正性,而是不动声色地将其透露给了与她关系密切、早已“打点”到位的某个承包商。

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这位与陈丽相熟的承包商顺利中标。

事成之后,作为“回报”,该承包商按照工程总造价的2%计算,向陈丽支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管理费”。

这笔通过权力寻租得来的不义之财,陈丽处理得极为谨慎。她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渠道,将这笔钱悄悄转移到了境外的香港银行账户。

随后,她用这笔钱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尖沙咀购置了一处临街商铺,试图将黑钱洗白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就在陈丽利用开发区副局长的身份大肆捞钱的同时,她的保护伞焦俊贤的仕途也在步步高升。

他离开了荆门市长的位置,成功晋升为湖北省委常委,并分管权力更为重要的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域。

有了省委常委级别的“后台”,陈丽的底气更足,行事也愈发无所顾忌。

到2003年左右,陈丽的个人财富和商业势力达到了顶峰。

除了最初的金玉饭店,她的名下已经拥有了四家餐饮企业,并且还将触角伸向了物流行业,投资建设了两处物流园区,形成了一个横跨餐饮、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商业版图。

由于陈丽背后有焦俊贤这尊“大佛”撑腰,质疑和不满的声音,最终也只能停留在私下议论的层面,难以撼动陈丽分毫。

东窗事发:大案浮出水面

陈丽的快速升迁并非没有引起关注。工委另一位副部长,朱继岚,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

对于陈丽的突飞猛进,朱继岚心生疑窦,认为背后一定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将自己的疑虑和发现如实地反映给了开发区的领导,试图揭露这段不可告人的晋升之路。

开发区的领导在得知朱继岚反映的情况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调查措施,反而将这一消息压了下来,明确告知朱继岚,这件事“不能再提”。

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陈丽是焦俊贤市长亲自安排下来的人,而焦俊贤在当时的权力地位不容小觑。

焦俊贤,作为陈丽背后的最大靠山,很快得知了这一情况。

陈丽得知朱继岚举报的事情后,心中愤怒不已,认为自己的升迁之路受到威胁,急于寻找出路。

焦俊贤的心腹为他传递了朱继岚的举报来源,陈丽此时已经决心采取行动,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

1999年2月11日,朱继岚正准备步行回家,却未曾料到会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

几名身形彪悍的混混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而这些人,正是陈丽从曾经在啤酒屋里认识的“朋友”们。

就在街头,朱继岚还未反应过来,几把锋利的匕首已经扎进了他的身体。

幸运的是,朱继岚凭借坚强的生命力,勉强脱离了死神的掌控,但他的伤势严重,直至一个月后才终于从医院出院。

但即便是重伤未愈,朱继岚依然没有选择低头。

他将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证据和资料,毫不犹豫地寄送给了中央、省、市的纪检机构。

2005年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掌握的一些线索,派出工作组对荆门市的部分情况进行了一次低调的暗访和初核。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起案件牵涉出的腐败网络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2006年3月,此案依法进入审判程序。

在公开的庭审现场,检察机关出示的一系列证据,让旁听席上的干部群众一片哗然。

证据显示,依靠焦俊贤的权力庇护和直接干预,陈丽在短短几年间,先后插手、染指了多达27个各类工程项目,从中非法攫取的利润总额超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

而她那份帮助她从饭店老板摇身变为副局长的所谓“干部档案”,更是彻头彻尾的伪造品。

这起由一名啤酒促销员和一位步步高升的市长(后来的省委常委)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的腐败大案,最终以法律的严惩告终。

包括焦俊贤、陈丽在内,共有19名涉及此案的厅、处级领导干部应声落马,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制裁。

参考资料:[1]王冬严.说说焦俊贤的“三错”[J].奋斗,2001(11):55-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