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为何拒绝歼-35E?背后真相揭秘

推荐 03-24 阅读:3 评论:0

近日,欧洲“Bulgarian Military”网站转载《印度时报》的消息称,沙特在与中航工业接触后,已明确表示不会采购中国的歼-35E战斗机。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印度媒体对此表现得尤为兴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背后的真相或许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印度媒体的“专家”观点

《印度时报》引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专家的说法,称中国一直在积极向沙特推销歼-35E,尽管沙特采购了一些中国无人机并进行了联合军演,但始终未承诺购买战斗机。专家认为,沙特长期以来依赖欧美战斗机,更倾向于选择经过多年考验的盟友,而非未经检验的中国产品。这种观点乍看似乎有理,但随后的分析却显得牵强附会。文章提到,由于美国不愿提供F-35,沙特正在考虑多元化装备供应,包括土耳其的KAAN、韩国的KF-21、俄罗斯的苏-57,甚至英意日联合研发的下一代GCAP战斗机。

沙特的选择:现实与幻想

实际上,沙特对歼-35E的态度并非如印度媒体所描述的那样简单。沙特确实对F-35A更感兴趣,但要说KAAN、KF-21甚至GCAP的吸引力更大,显然是脱离现实的。KAAN和KF-21在技术上尚未成熟,尤其是KAAN,甚至连发动机问题都未解决,根本不可能进入沙特的采购清单。而GCAP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预计到2040年才能服役,沙特显然不会为如此遥远的未来买单。相比之下,苏-57的技术更为成熟,但沙特此前采购S-400和苏-35的计划均未成功,因此苏-57的出口前景也不容乐观。

歼-35E的市场定位

歼-35E并非没有机会。沙特目前拥有约140架“台风”和“狂风”战斗机,以及220多架美制F-15。如果歼-35E能够取代部分欧洲战机,哪怕以每架1亿美元的价格计算,也将带来14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尽管这无法与F-35A取代F-15的收益相比,但足以显著提升中航工业的出口业绩。然而,印度和欧洲显然不愿看到这一局面。印度担心巴基斯坦会采购歼-35E并借此提升军事实力,而欧洲则不希望自己的战斗机市场被中国瓜分。因此,印度媒体炮制“沙特拒绝歼-35E”的消息,欧洲媒体则乐于转载。

军购背后的政治考量

沙特的军购决策从来不仅仅是技术或性价比的问题,政治因素才是其核心考量。KF-21和KAAN在技术上远未达到沙特的要求,根本不可能进入其采购清单。土耳其媒体曾高调宣称沙特将采购100架KAAN,但这一说法毫无依据。韩国KF-21虽然多次向沙特推销,但也未得到实质性回应。苏-57虽然在阿尔及利亚成功出口,但在沙特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因为沙特从未采购过俄制武器。相比之下,沙特近年来采购了不少中国装备,这表明中国在沙特军购市场中并非毫无机会。

未来格局:F-35A主导,其他战机分羹

可以预见,沙特未来的主力战斗机仍将是美制F-35A,但沙特也会留出部分份额给其他战斗机,以避免完全依赖美国。在欧洲隐身战斗机尚未问世的情况下,能够争夺这一市场的只有苏-57和歼-35E。印度显然不愿看到歼-35E胜出,因此才会炮制“沙特拒绝歼-35E”的文章。然而,现实并不会因印度的意愿而改变。歼-35E或许并非最强,但在全球隐身战斗机市场中,除了F-35外,其他国家的产品确实难以与之匹敌。

结语

总的来说,沙特拒绝歼-35E的消息更多是印度媒体的一厢情愿,而非事实。沙特的军购决策始终以政治利益为核心,技术性能和性价比只是次要因素。尽管歼-35E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全球隐身战斗机市场中,它依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沙特是否会重新考虑歼-35E,仍有待观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