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历蛇年384天,跟月亮有关(说解闰年闰月)
历法是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制定的,历史上掌握历法和时间叫司天监或钦天监,都是一群喜欢看星星的小伙伴在里面工作。现在司天监叫天文台,掌握历法和授时。
中国现在阳历和农历(阴历)共用,公历2024年是闰年,全年366天,农历甲辰龙年是平年,全年354天,这一年的公历年比农历年长12天。
而公历2025年是平年,全年365天,农历乙巳蛇年是闰年,闰六月,全年384天,反过来比公历年足足多出19天。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看两种历法制定的依据。
这两种历法需要用到的三个时间概念:年,月,日,这三个时间概念涉及到对人影响最大的三个天体地球、太阳和月亮。
首先看年:全称回归年,一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的天数,计算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为一回归年,平均长度约为365.2422天。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形成地球的四季,也形成了世界万物生长化收藏各种形态。
再看月的概念:月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公历月,每个月是30或31天,公历二月有28或29天,是基本把一公历年365.24天平分成十二份得到的。另一个是农历月,这个月和太阳没关系,是月亮 绕地球所需的天数,一个朔望月平均约为29.53天。取整计数,农历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个农历平年有12个月,长度为354天或355天,比一个回归年少大约11天。
再看日的概念:一日就是一天。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圈,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太阳每升起一次,就开启一天。
这样就明白了,原来历法不是哪个国君拍脑门定的,是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制定的。
但这跟闰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接着分析。公历和农历都有闰年。
首先说公历闰年,我们现在知道公历年是365天多0.24天,如果每年只定365天,过四年大概就少算了一天。怎么办呢?加上不就行了吗。加在哪儿呢?加在第4年的2月。这样就形成了差不多每隔四年,就有一个2月是29天。
那每隔四年加一天,加来加去,又会多加,因为每年只多0.24天,四年才多0.96天,不够一天,还要减下来,所以每100年还要少加一天。
真正的公历闰年是这样算的,能够被4整除的年份加一天,但世纪年,也就是整百的年份,还要同时被400整除才加那一天。
例如刚过去的2024能被4整除,是闰年,最近的2028年也是闰年。最近的世纪年2000年能同时被4和400整除,是闰年。而到了2100年,只能被4整除,不能被400整除,就不是闰年。同理2200、2300年都不是闰年。
公历的置闰规则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的闰年只是加一天,农历的闰月比较狠,直接加一个月(农历月),为什么?
我们看,农历月是29或30天,每12个月大概比公历一年(12个月),能相差10到11天。一年差这么多,三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农历三年就要加上这30多天,差不多是农历一个月。
有的人说了,农历也定一年十二个月一年不就行了,有时十二个月,有时十三个月,主么乱,还影响我过年呢。
行不行呢,我们分析一下。
比如说我们的春节、中秋节是按农历过的,这一年春节在冬天过,十年以后春节就跑到秋天了,正农忙呢,又赶上过节。再过几年,春节就跑到炎热的夏天了。
又比如立春这一节气是在公历的二月,往往在农历的一月,如果农历不闰月,慢慢立春就跑到农历的二月、三月、四月……
你说这样的历法好用吗?答案当然是不行,直接定十二个月更混乱。历法都是有依据的,不能胡来。所以农历也要闰月,导致我国传统的历法农历,则兼顾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和太阳回归年的长度,是一部阴阳合历。
农历具体置闰的方法是“三年一闰,十九年七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