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检察院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
本报讯 4月24日,市检察院发布《太原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2022-2024)》,全面介绍了3年来我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
2022至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分别为40件82人、53件92人、44件62人;受理审查起诉分别为61件142人、87件196人、69件152人;起诉人数分别为71人、87人、117人,2024年同比上升34.5%。
检察机关所办案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犯罪类型集中,以侵犯商标权为主。3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假冒注册商标罪70件174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29件255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1件40人,侵犯著作权罪2件5人,侵犯商业秘密罪2件8人。二是侵权领域扩张,犯罪手段更加多元。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从酒品饮料、美妆日化、汽车配件等领域,逐步向奢侈品牌、建筑材料、电子产品、文娱版权等行业或新兴业态扩散。三是犯罪呈现团伙化、产业化、链条化趋势。案件多为共同犯罪,呈现“产、供、销一体化”作案模式,涉案人数逐步增加,犯罪链条进一步拉长,产业化、规模化特征明显。四是侵权行为网络化,打击维权难度加大。
办案中,全市检察机关积极落实“一案四查”机制,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公益诉讼线索,以综合履职助推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3年来,检察机关共办理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案件24件;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建议行政处罚25人,行政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18人。
在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我市检察机关积极打造专业队伍,完善机构建设。2021年4月以来,市检察院和各县(市、区)检察院全部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由专门办案组或专人负责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以“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三晋品牌”等专项行动为着力点,聚焦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健全检企沟通联络机制,建立涉企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提供订单式、精细化服务。目前,全市10个基层检察院均结合自身地域特点打造了“一院一品”检察品牌,依托检企联系点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检察服务。(刘友旺)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