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海峡雷霆-2025A”军演下,赖清德亮出12国国旗寻求支持,然而天然气船却进不了台湾,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解放军的战机轰鸣声,似乎就在耳边回响。
台湾海峡,风云变幻。
民进党当局,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场考验,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能源、经济,以及政治上的全面挑战。
4月初,解放军展开名为“海峡雷霆-2025A”的实战化军演,对台湾岛形成了全面包围之势。
演习的第一天深夜,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浮出水面:运送液化天然气的船只,无法进入台湾港口。
一艘满载1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泰达二号”,在港口外徘徊了整整24小时,却始终无法靠岸。
另一艘液化天然气船,则干脆在菲律宾海域兜圈子,根本没有驶向台湾。
台湾的能源命脉,就这样被牢牢地掐住了。
这一幕,想必让赖清德以及民进党当局,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台岛的能源高度依赖外部供应,一旦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天然气船无法进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暴露了台湾能源体系的脆弱性,也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大危机。
面对解放军的强大压力,赖清德拿出了12个国家的国旗,摆放在台外事部门门口。
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
赖清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他并非孤立无援,背后有强大的国际支持。
他甚至妄言要将这些国家引入“干预台海”。
这12面国旗,真的能给台湾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吗?
美国的反应,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白宫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维护台海和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
国务院则声称,美国将持续支持台湾,应对来自大陆的压力。
但这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三艘航母编队,最近的也远在两千公里之外,显然是在刻意避开解放军的演习区域。
这足以表明,美国并不愿意真正卷入台海冲突。
其他国家,也未必会为了台湾而与大陆对抗。
赖清德的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12面国旗,更像是他为自己壮胆的道具,以及寻求心理安慰的寄托。
从去年的“联合利剑”到今年的“海峡雷霆”,解放军军演的代号变化,本身就蕴含着深意。
它表明,解放军正在不断强化其全面封锁台湾、精准打击“台独”的能力。
台军方高层,对此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台退将栗正杰曾表示,台军头子顾立雄已经慌了神,说话支支吾吾,甚至下令“台军绝对不能开第一枪”。
解放军的军事实力,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不容低估。
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除了支持两岸统一,别无选择。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这句诗,或许是对当前局势最好的诠释。
民进党及其侧翼,近期不断进行“谋独”活动,例如驱赶陆配,以及自称“台湾国”或“台湾共和国”。
这些举动,只会加剧两岸的紧张关系,将台湾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台湾不仅仅是能源依赖进口,粮食安全也同样受制于人。
在这种情况下,还想“以武谋独”,无异于痴人说梦。
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究竟该如何抉择?
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又会对台湾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