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转型当讲师?这篇揭秘“任务倒逼法”的硬核干货一定要看!
很多人心里都藏着一个讲师梦,一旦梦想的小火苗被点燃,恨不得立刻站上讲台,成为学员眼中闪闪发光的存在。于是,有人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师课程,有人天天刷着讲师成长的公众号文章,还有人熬夜研究课程研发。可时间一长,当初的热血渐渐冷却,最后只能无奈放弃。这几乎是所有想转型做讲师的人都会经历的阶段,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单靠个人热情和自律,在没有看到实际成果之前,很容易失去动力。而那些成功转型的讲师,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秘诀——任务倒逼法。我带过不少朋友进入讲师这行,亲眼见证他们通过这个方法在行业里站稳脚跟。今天就把这个对新人特别管用的方法掰开了揉碎了讲透!
一、为什么任务倒逼法这么管用?
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任务倒逼法就是通过设定明确任务,逼着自己行动,最终拿到想要的结果。深入分析,它之所以有效,主要靠这4个关键点:
1、行动目标清晰到不能再清晰
就拿研发商业课程来说,我带新人时会明确告诉他们:
- 第1周:必须提交完整的课程大纲
- 第2周:完成课件初稿
- 第3周:输出课程逐字稿
- 第4周:搞定所有配套资料,课程正式上线
有时候还会白纸黑字签合同,白纸黑字写着时间节点和违约责任。这种情况下,每天该做什么一目了然,执行起来自然更有方向。最怕的就是那种模糊的目标,比如“尽快完成”,这种说法等于没说,根本没法落实。曾经有个新人自己规划课程研发,说“一个月做完”,结果到时间了,大纲还没捋顺。但当我给他定下每周具体任务,他反而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这就是明确目标的力量,就像导航给你规划好了路线,闭着眼都知道下一步往哪走。
2、谁都不想当“失信人”
在讲师这个圈子里,口碑比什么都重要。一旦答应的任务没完成,很快就会在圈子里传开。之前就有个讲师接了企业内训,临上课前突然说准备不足要延期,结果甲方直接在行业群里吐槽,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用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信誉,大多数人都会想尽办法完成任务。我认识的一位讲师,有次生病发烧,但想到和机构签了合同,咬着牙坚持把课程讲完。他后来和我说:“宁愿自己难受点,也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不靠谱,这行信誉没了,就彻底完了。”这种心理,会让你在面对任务时,不自觉地给自己加码。
3、没人想在众人面前丢脸
给陌生人讲课和给公司内部员工讲课,完全是两码事。我见过不少企业高管,给自家员工讲课随便讲讲就能应付过去,可一旦接商业订单,PPT改了七八版还觉得不满意。为啥?因为讲砸了不仅丢脸,以后可能再也没人愿意给你机会。就像去相亲,肯定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接商业任务也是这个道理。曾经有个新人讲师,第一次给外部企业讲课,紧张得声音都在发抖。但因为提前知道台下坐着的都是公司重要客户,硬是逼着自己把课程流程反复演练了几十遍。虽然开场还是有点小失误,但靠着后面的精彩发挥,最终赢得了满堂彩。他说:“一想到要是讲砸了,以后在这行就抬不起头,浑身就充满了劲儿。”
4、不想辜负别人的信任
无论是朋友介绍的授课机会,还是机构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单子,背后都是人情和信任。我带过的学员里,有人为了不辜负甲方信任,白天上班晚上备课,硬是用一周时间啃下从没讲过的课程。这种“不想让别人失望”的心理,往往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有个学员通过朋友推荐,接了一家初创公司的培训。那家公司资金紧张,但愿意给他机会。他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不仅免费帮对方优化了课程内容,还额外分享了很多行业资源。后来这家公司发展起来,成了他长期合作客户,还给他介绍了不少新业务。这种良性循环,都是从最初不想辜负信任开始的。
二、谁下的任务最能逼出你的潜力?
不是随便来个任务就能起到倒逼作用,结合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按重要性排序,这三类任务最管用:
1、经纪公司、培训机构:真金白银的压力
这类机构发布的任务,基本都是商业性质,要么是课程推广,要么是直接的培训交付。我之前和烟草行业合作,拉了大学老师和企业HR一起做内训,总共100多场课。当时直接和他们说:“课程研发必须30天内完成,延期就扣分成。”结果这两位本职工作很忙的朋友,晚上10点下班回家还在熬夜写课件——毕竟真金白银的分成摆在那儿,没人想错过赚钱机会。还有一次,一家培训机构和我合作开发一门管理课程,约定好如果课程销量达到一定数额,会有额外奖金。为了这个目标,我和团队连续两个月加班加点,不断打磨课程细节。最后课程上线大卖,我们不仅拿到了丰厚的报酬,还在行业内打响了知名度。
2、甲方客户:到手的订单不能飞
企业直接下的订单,就是明晃晃的赚钱机会!之前有个做商贸的朋友,从没讲过TTT课程,但甲方愿意出2万请他讲两天课。他直接推掉所有社交活动,关起门来研究了10天,愣是把课程打磨得有模有样。毕竟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错过了不知道要等多久。还有位讲师,接到一家制造企业的邀请,讲生产流程优化。对方给出的课酬很可观,但要求课程必须贴合企业实际情况。这位讲师为了拿下这单,在企业蹲点调研了整整一周,和一线工人、车间主任反复沟通。虽然过程很辛苦,但课程交付后效果极佳,不仅拿到了课酬,还收获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后续又陆续接到了好几单。
3、潜在合作商:打响口碑的关键一战
行业协会、人才市场这类组织给的机会,虽然可能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但胜在曝光度高。之前有个讲师接了电商协会的公开课,台下坐着100多家企业负责人。他整整准备了半个月,连喝水的节奏都反复练习——因为讲好了,以后合作机会源源不断;讲砸了,整个圈子都知道你水平不行。还有一次,某人才招聘网邀请一位讲师做线上分享,主题是职场沟通技巧。这位讲师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报酬,不太想接。但想到能接触到大量潜在客户,还是认真准备了课程。结果分享结束后,很多企业HR主动联系他,邀请他去做内训。这种通过公开课打开市场的例子,在讲师行业屡见不鲜。
三、哪些任务最能快速提升你的能力?
前面说了谁下的任务管用,接下来聊聊具体什么样的任务最能帮你成长:
1、商业授课:最直接的动力就是钱
对新人来说,最实在的驱动力就是经济回报。我带的一个学员,平时总说没时间做课程,结果接到3万一场的商业课,直接请了年假闭关备课。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比任何口号都管用。而且商业授课最锻炼人,台下坐的都是企业员工,讲得好不好,当场就能见分晓。曾经有个新人第一次商业授课,紧张到忘词。但课后他认真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后来随着授课次数增多,他越来越游刃有余,课酬也水涨船高。商业授课就像一场场实战考试,能让你快速成长,适应市场需求。
2、咨询项目:真刀真枪的实战机会
咨询项目比单纯讲课复杂得多,要做调研、写方案、落地执行...但也最能提升综合能力。我带团队做课程体系研发时,拉了几个企业内训师当顾问。他们白天忙本职工作,晚上熬夜做方案,周末还要给客户汇报。虽然累得够呛,但两个月下来,个个都能独立接项目了。这种实战机会,花钱都买不来!有个学员参与一家企业的人才培养咨询项目,从前期调研员工需求,到设计培养方案,再到后期的落地辅导,全程深度参与。项目结束后,他对人才培养体系有了透彻的理解,再去讲相关课程时,内容更加丰富、专业,学员反馈也特别好。
3、公开课沙龙:打造个人品牌的黄金机会
公开课虽然可能不赚钱,但却是积累口碑的绝佳舞台。之前有个讲师在行业沙龙上讲“新媒体营销”,结果被台下的HR总监看中,当场敲定了全年内训合作。不过风险也不小,一场讲砸了,整个圈子都知道你的水平。就像参加选秀节目,表现好了一夜成名,表现差了可能直接凉凉。还有位讲师在一次公开课上,因为观点新颖、案例生动,吸引了很多观众关注。课后,不少人加他微信请教问题,他也借此机会建立了自己的粉丝群。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他的个人品牌越来越响,商业合作也接踵而至。
任务倒逼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讲师新人快速打开成长的大门。当商业任务摆在面前,不仅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有展示能力的舞台。与其靠虚无缥缈的热情单打独斗,不如主动寻找任务,用压力激发潜力,这样才能在讲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只要你能善用任务倒逼法,把每一个任务都当成提升自己的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在讲师行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