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松口也没用,中国下了决心,西伯利亚力量2号可以不过境蒙古

国际 04-18 阅读:30 评论:0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原定于去年年底开工,但因故多次延期。近日,中方就此明确给出了新进展信息。

日前,我国驻俄大使称,天然气管道二线项目已确定将建,正在讨论中。但中俄尚未就线路达成一致。原定项目为三方合作过境蒙古国,另有不过境蒙古国的方案在考虑。

蒙古国为该项目付出巨大努力。异议传出后,蒙方急切,总理欲会见中俄领导人谈判。此后,蒙方加强与中俄联系,力求推动项目落地。

对蒙方而言,管道项目过境将带来诸多益处,包括经济、能源安全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如过境收入稳定增长,参考中亚管道,蒙方年收数亿美元过境费,占GDP的2%-3%,成稳定外汇源。管道建设促钢铁、物流业,创数万岗位,提高沿线城镇化率。

未来,蒙古国有望通过此管道,由资源输出国转变为亚欧能源枢纽,吸引中日韩等国能源投资,进而增强在区域中的话语权。

从中方立场出发,两个方案各有其考量。

过境蒙古国优势为地势平坦、成本低、距中国东部近、效率高。但蒙古加强与美军事和稀土合作,或威胁管道安全,面临西方干预及高额过境费、低价购气要求,增加中方谈判难度。

我们探讨不过境蒙古国的方案,其具体线路中方大使未披露。从实际情况分析,可能替代的线路主要有三条。

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天然气产区出发,经阿尔泰边疆区越境至中国新疆接入管网。此方案90年代已入中俄合作视野,但因阿尔泰山复杂地质,施工难度大增,故被搁置。

近年来,俄罗斯管道技术取得突破,采用X80耐低温钢、智能光纤监测系统,结合中方高寒施工经验,俄方重启路线勘察,评估鄂木斯克至阿勒泰段地质,拟用“分段隧道+地上管廊”方案破瓶颈。

第二条路线依托“西伯利亚力量1号”东线管网延伸,自伊尔库茨克气田出发,沿贝加尔湖东岸南行,经远东联邦管区,由黑河市入境,接入中国东北天然气主干网。

该方案核心为“借网扩容”,利用东线5111公里管道、14座压气站等设施,降低成本40%以上。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可为延伸线直接供气,实现无缝对接。

最终,曾提及的经哈萨克斯坦西线方案,拟建新管道连通中国,已被否决。

中方大使称,哈萨克斯坦仅有一条满载的土库曼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且中方天然气也经此输往东部。因此,另建新管道输送俄罗斯天然气因距离远、成本高而不可行。

综合来看,阿尔泰路线承载中俄技术突破驱动能源互联试验,东线延伸方案体现存量优化增效考量。两者地理、气源及管网对接不同,但均旨在避免地缘干扰,通过创新或复用,最大化俄气对华输送的安全与经济性。

因此,中方更倾向于选择第二个方案作为最终决定。

此事显示,中方能源进口采用“双线保障”战略。蒙古路线存不确定性时,两条备选方案已构建“技术+工程”双重预备,为中俄能源合作长远布局提供弹性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