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晚年评价蒋介石时,说了八个字,堪称一语道出了他多年心酸

娱乐 04-29 阅读:13 评论:0

薛岳和卫立煌,那可是蒋介石麾下最与众不同的两位大将。先说头一个特点:他俩在蒋介石早期时,就像是两员猛将中的佼佼者。就是说,他俩都特别能打仗。特别是在黄埔军校那些学生还没崭露头角前,薛岳带着军队一路追着红军打,而卫立煌呢,他厉害到打了个地方出来,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叫“立煌县”。

抗战那会儿,这两位可都是国军里顶尖的大将。薛岳在国内,摆下“天炉阵”,狠狠地锤炼日寇。卫立煌呢,他跑到国外,带着远征军在滇缅路上“虎虎生威”。

在国军那会儿,要说谁能跟那两位大佬平起平坐,不被他们比下去,估计也就白崇禧了。像其他的统帅级大人物,比如阎锡山、顾祝同、陈诚、傅作义这些,那真的是没法跟他们相提并论。

另外一点,就是“虽是嫡系却难成贴心助手”。这两个人,算是蒋介石的嫡系部下吧?那肯定是,不然怎么能受到如此重用呢。而且,他们跟蒋介石之间还有着各种复杂的私人关系,这在国军里可是出了名的“夫人背后的关系网”。

薛岳的第二位老婆方少文,和宋美龄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两人关系特别好,像亲姐妹一样。外边有传言说,她们还结拜过,但我翻了好多资料都没找到这事儿,所以只能说,她们是“好姐妹”这事儿比较靠谱。

这说白了就是,为啥薛岳在长沙拼死打仗,碰到最不容易的时候,宋美龄会突然“插手朝政”,站出来大力支持薛岳,这样一来,蒋介石也就被她的态度给影响了。

卫立煌的情况也差不多,他的头一个老婆是朱韵珩,她在美国留过学。所以,朱韵珩去见宋美龄的时候,直接就能进屋,压根就不需要别人通报。

薛岳和卫立煌,他们俩都不是蒋介石最亲近的人,所以都保持着一定的自主空间。这样一来,虽然蒋介石重用他们,但同时也对他们有所提防,甚至说是排挤。所以说,这两个人啊,“曾是嫡系部队的人,但终究没能成为心腹”。

第三点,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栽了大跟头。薛岳被粟裕一连串的重击给彻底打垮了。卫立煌在东北也是遭遇了重大挫败,就像是高手对战时被突然降级了一样。这就是我所说的,老一辈被新一代超越的典型例子。

在那场战事中,卫立煌算是败得不太难看的了。毕竟,东北那边的战局明显就是陈诚和蒋介石搞砸了,这大家心里都有数。卫立煌嘛,说到底就是替人背了锅,而且他也不是没努力过,跟蒋介石也是斗智斗勇了一番。

薛岳那场仗打得真是太惨了,为啥他会败得这么惨呢?说白了,跟卫立煌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蒋介石在那儿瞎指挥闹的。到了薛岳老年时,他一提到蒋介石,就简单直接地说了八个字:宁愿用奴才,也不用能人。这短短八个字,真是把他心里的苦楚都说透了……

之前提到过,薛岳曾经带领军队追赶过吧。

1932年的时候,蒋介石叫薛岳带着军队来攻打我们的苏区,他们又来围剿了。这次薛岳的表现还算可以。但薛岳压根不知道,这时候的蒋介石正站在后面看地图呢,突然间他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主意。

接着,蒋介石没跟薛岳多啰嗦,直接给他的手下李韫珩下了命令,让他赶紧跑到指定的那个地方。而且,他还特别提到了薛岳,电报里是这么说的。

今晚你得赶紧往安南北边赶,明天晚上得到新庄,就是安南和普安中间那个地方,反正二十三号之前,一定得到盘县。薛主任在前头,可能不太清楚全局,所以以后你那边就照着中正的命令来办……

李韫珩一看,还能说啥呢?蒋介石最大,咱得听他的。所以他连跟上司薛岳说一声都没顾上,直接带着队伍,像风一样快,朝着目标地点猛冲过去。

薛岳那会儿正忙着在地图上调度军队,脑子里几乎同时闪过了李韫珩的名字。他赶紧吩咐手下人去联系李韫珩,说有重要差事要派给他。可手下人忙活了半天,想尽办法也没联系上人。

薛岳真急了,红军眼看就要溜走,他不会真想当逃兵吧?这事儿得好好整整军纪了。想着,薛岳就要拿起电话跟蒋介石汇报。可就在这时,李韫珩终于来了消息,薛岳立马火了,质问道,你跑哪儿去了?

李韫珩傲慢地回应:“我接到委员长的命令,有项重大任务。”薛岳简直快气炸了,还想追问是什么任务,我怎么毫不知情?可对方就是闭口不谈。没办法,薛岳只能瞪大眼睛,看着自己浴血奋战多天的战果,全因蒋介石的一道私下命令给泡汤了。

对于要追究李韫珩的责任,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你得记住,他手里可是拿着蒋介石的命令,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一切以中正先生的命令为准”。所以啊,薛岳,你还是别凑热闹了,乖乖待着吧。

现在你可能恍然大悟,为啥抗战那会儿,薛岳敢跟蒋介石对着干,硬气地说啥也不撤退,死守长沙,甚至还放出狠话,要是打不赢就以死谢罪。

说实话,要想赢得战斗,就必须阻止蒋介石过多插手具体指挥,这差不多成了国军将领们心里的明镜儿了。像薛岳、卫立煌这些人,他们只是更直白地表现出来了,坚决反对这种微操。

说到解放战争那会儿,情况也差不多。薛岳到底啥时候被蒋介石从徐州那个“绥署”主任的位置上拉下来的?不是因为粟裕的七战七捷,而是莱芜那场大战闹的。就是说,莱芜战役一结束,李仙洲那五万大军一垮台,薛岳就倒霉了——换句话说,莱芜战败的锅,最后全让薛岳给背了。

现在来聊聊,莱芜战役里国军到底是怎么败的?大家都知道,这场仗陈诚插了手,搞了不少事,所以老有人把责任往陈诚头上推,说他才是罪魁祸首。但其实呢,陈诚是替蒋介石出面的。蒋介石自己也动了不少心思,亲自下场指挥,而且还没跟薛岳和王耀武打招呼,直接就越过他们了。

那时候,李仙洲带着五万多人跑到莱芜后,就琢磨着缩进城里,打算跟粟裕来个街巷里的较量。他心想着,解放军手头没重家伙——野外打、夜里打、追着打,你们可能不行,但要是拼起硬碰硬的攻城战,尤其是街巷里的战斗,你们共军可就没辙了。

那时候,薛岳也站出来挺我们,说只要莱芜这块地方守住了,援兵眨眼就到。他还琢磨着,说不定能在莱芜再搞出点动静,重演他的“天炉战法”。但蒋介石这时候又动起了脑筋,想出了个新点子。

薛伯陵和李仙洲这俩人,真是笨到家了。咱们国军的长处在于装备精良,像重炮这类武器,在巷战里根本施展不开,太憋屈了。因此,必须出城去,放开手脚,好好干一场。蒋介石见状,直接对李仙洲发话,让他带兵出去打。

李仙洲这一出去开战,就完全按照粟裕的套路走了。反正呢,结果就是李仙洲自己往粟裕设好的包围圈里冲,从那之后,“五万头猪”的说法就传开了。

要是你是薛岳,碰到这么个大佬,本事再大又能咋办呢?人家根本不理你,直接发号施令。所以薛岳就评价蒋介石:宁可用听话的废物,也不用有本事的人,这话既犀利,也说到了他心里的苦楚。

那啥叫人才呢?就像薛岳、卫立煌、杜聿明这些人,他们本来都挺厉害,但被蒋介石指挥得挺惨,这些就算人才了。那奴才呢?这个不用说大家心里也都有数。反正对蒋介石来说,就是得听话的手下,他才愿意给你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