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古风写真致敬非遗缂丝: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的交融

娱乐 03-19 阅读:10 评论:0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缂丝技艺凭借其"通经断纬"的独特工艺和千年传承历史,始终是中华传统织造技艺的瑰宝。2023年,演员刘诗诗通过一组古风艺术写真,身着由苏州缂丝非遗传承人监制的传统长裙,以现代审美视角重新诠释这项古老技艺。这组作品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实地取景,完整呈现了缂丝从设计图稿到成品呈现的全过程,摄影师通过光影艺术将织机经纬交织的细节与服饰纹样巧妙结合,展现了当代文化传播者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之心。

苏州缂丝研究所资料显示,本次拍摄使用的缂丝面料严格遵循古法制作,仅1厘米见方的区域就需手工穿梭千次,整件服饰耗时8个月完成。服装纹样取材自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缂丝珍品《莲塘乳鸭图》,通过数码印花与手工织造结合的方式实现艺术转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负责人指出,这种创新既保持了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立体质感,又解决了传统工艺难以量产的技术瓶颈,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在文化传播层面,刘诗诗团队与苏州非遗保护中心展开深度合作,通过纪录片形式记录了缂丝匠人的日常工作场景。视频资料显示,国家级传承人王建江带领团队采用0.1毫米级桑蚕丝线,在改良型平纹木织机上完成了服饰核心部件的制作。这种将明星影响力与匠人精神相结合的模式,使缂丝相关话题在新媒体平台获得超2亿次曝光,苏州缂丝制品研究所订单量同比增加300%,有效推动了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