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真的有那么邪乎吗?
作者:林淼
在我国民间的丧葬文化中,有很多礼仪和禁忌都是以民间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其中有些礼仪听起来又好像是一种禁忌,不过,这些禁忌究竟有没有道理?触犯了真的会应验吗?随着时间的流逝,到现在很多人似乎也有些质疑了。比如俗话说:“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真的有那么邪乎吗?
这句俗语说的是,夫妻中任何一方一旦去世后,另一方就不能给自己的伴侣去送葬。这听起来好像是一种礼仪,不过,看了其下半句“送葬必遭殃”后,又觉得这似乎是一种禁忌,而且其后果还很严重!那么,我们的祖先为啥要规定这样的风俗呢?犯了禁忌真的就会遭殃吗?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俗语带着迷信色彩,其实也不尽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句俗语或许也是古人为了阻止后人出现“夫妻送葬”的情形而故意说得那么严重的。那么,古人为啥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夫妻送葬”不合礼仪。众所周知,送葬一般都是孝士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一般都是晚辈才可以去送葬的,作为平辈之人去送葬,本身就有违古代孝文化的礼仪。
其次,古代葬礼中出殡送葬是极其庄严肃穆的,所有的孝眷都必须要虔诚地去送葬,这个时候,作为亡者生前最亲密的伴侣也去送葬的话,在送葬途中,如果因为悲痛而痛哭失声的话,那么势必会扰乱其子女替亡者送葬的心绪,从而影响到整个送葬的礼仪。因为痛哭失声的人,既然是亡者最亲密的伴侣,那肯定也是孝子的父亲或母亲了!
换句话说,在出殡送葬的那一天,亡者是最大的,所有的人必须怀着悲痛的心情缅怀追悼他(她),任何人都不能让孝眷分心,哪怕是亡者生前最亲密的伴侣,也不应该扰乱这种礼仪。而夫妻送葬就会使得孝子必须分出心神来安抚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他们又怎么会全心全意地去送葬呢?这不是间接地干涉了孝子行孝吗?
另外,在送葬的途中,有些孝子本身都十分悲伤,如果这时候,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突然之间痛哭失声,也很容易刺激到孝子的情绪,从而让整个送葬的礼仪失控。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孝子情绪失控能有多严重呢?最多也不过是让整个送葬的队伍停下来,所有孝眷在那里多哭一会儿罢了!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古代出殡下葬都是有规矩的,特别是在时间上很讲究,如果因为悲痛错失良辰,那就对后人大不利了!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反对夫妻送葬,因为行孝是子女们的事,作为老伴儿再悲伤也不能自降身份去送葬,这正如民间俗语所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最后,“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这句俗语中所说的“送葬必遭殃”,也不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古时候出殡送葬虽然是件大事,然而它毕竟还是一种不好的悲事。一般人出门时见了都会绕着道走呢!而作为亡人生前的伴侣,肯定也是一些阳气已经衰弱的老年人了!这样的老人参加到送葬的队伍,也很容易招惹到不干净的东西。
所以,我们的祖先,通过几千年的生活实践,才流传下来这句“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的俗语,如果古人没有在生活中得到验证,怎么会无端地干涉别人夫妻间的恩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