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2345便民热线大会,北京“双诉双融”入选典范案例
近日,在第八届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会上,昌平区城北街道荣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单楷模”和“管理创新典范”两个奖项,报送的《“双诉双融”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案例入选大会10篇典范案例集,为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城北街道创新“双诉双融”共治模式,将街道接诉即办与法院诉前调解双向融合,为解决百姓合理诉求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时,依法劝服引导不合理诉求,以法院司法力量为基层治理增效赋能。运行一年多来,街道已成功调解诉求233件,调解成功率达七成以上,实现接诉即办降量提质,切实帮助百姓解决身边的矛盾诉求。
“双诉双融”化干戈为玉帛
不少家住东关南里社区的居民近期注意到,小区的快递驿站实现了更新升级,新的自助快递柜安装完毕投入使用,代替了过去散乱的货架。可就在2个月前,驿站还因为合同问题与申通快递闹起了纠纷,导致100多件快递滞留。如今驿站不仅选择继续与申通合作,还主动更换了快递设施,究竟是什么原因?


今年6月底,申通快递员李楠的一通12345热线,将企业与兔喜驿站的合同纠纷问题反映到接诉即办平台。接到消息,东关南里社区党委书记申立红第一时间赶去现场。“经过简单调解,我们很快发现这是一起因为合同纠纷导致责任分管不清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劝导、教育,很难解决背后涉及法律责任的根本问题,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给了街道。” 申立红说。
随后,城北街道共治工作站立即启动“双诉双融”工作机制,邀请昌平法院调解员王利云参加调解会,与兔喜驿站、申通快递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经过现场调解,王利云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指出尽管双方已经解除合同,但对于合同解除前应当履行的义务,兔喜驿站一方应当继续履约。对此,兔喜驿站方未提出任何异议,立即按照合同约定,将滞留的114件快递派送完毕。

紧接着,街道社区更进一步,从社区全体居民的利益诉求出发,劝导双方摒弃前嫌,谋求长远发展。最终经过协商,两方成功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由兔喜驿站购置自助快递柜,提升分拣效率,解决快递员投递难题,帮助居民提升了快递收取体验。
法院街道共治实现降量增效
引入法院司法调解资源,为解决群众诉求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城北街道创新“双诉双融”工作方法,并非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赵海涛介绍,城北街道人口多、社会单位多、无主管楼房多、社会关注热点多,同时社区基础设施老旧,群众的矛盾诉求非常多元。在对近三年5万余件市民诉求工单梳理后街道发现,有近25%的诉求需要开展专业法律调解工作。
为此,城北街道积极与昌平区人民法院联系合作,通过党建引领将政府的资源优势和法院、高校、社会团体等单位的专业优势整合起来,创新形成“双诉双融”共治机制,建立“网格员初步调-社区村进阶调-工作站深入调-法院诉调对接”解纷渠道,推动合理诉求依法加速办、不合理诉求释法说服办、争议诉求用情调解办,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现市民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城北街道“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已成功调解诉求233件,涉及总金额160余万元,带动2024年上半年诉求量同比下降2665件、降量约30%,月均解决率、满意率实现双提升。“双诉双融”共治模式获得全国范围表彰,工作站还被授予“北京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创新模式全区推广增效赋能
为了进一步拓展“双诉双融”共治工作机制成效,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今年在全区范围内将这一模式广泛推广。截至目前,包括城南街道、南邵镇在内的9家单位已成功设立了“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推动这一创新模式在昌平全面落地与深入实践。
全面推广以来,“双诉双融”模式在昌平区各街道、镇域内迅速生根发芽并展现出强大的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全区共调解各类纠纷614起,成功调解率达77.2%,涉及群众诉求1161件,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