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真的很难治吗?那是你没用对药物

健康 04-02 阅读:5 评论:0

一,什么是耳鸣?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周围安静的很,耳朵里却有嗡嗡声。这种"脑补"出来的怪声音分很多种:

"滴————"持续尖响(最常见)

像老电视没信号那种沙沙声

甚至有人会"听见"歌曲旋律(这种情况复杂点,我们后面单独说)

更玄乎的是,有人觉得声音在耳朵里,有人感觉在头顶,还有人觉得从脑子内部传出来的。

破除三个常见误区:

【不是老年病】24岁那年我就发现自己有耳鸣了,不过声音小不影响生活。很多小孩也会突发短暂耳鸣。

【比想象普遍】英国官方统计每10个成年人就1个受耳鸣困扰,国内情况估计也差不多。 【不是都会聋】如果只是轻微高频的"滴——",其实不必太担心。大多数患者都是跟眼睛自带"看鼻梁过滤"功能似的,大脑慢慢就把这声音屏蔽了。

但要注意这些危险信号!如果出现: ✓ 听力明显下降 ✓ 整夜被吵得睡不着 ✓ 经常莫名烦躁 马上!立即!赶紧去看耳科医生!

两个重点提醒: 1️⃣ 突然出现的蝉鸣声(像夏季蚊音)持续不退,可能是用耳机太猛/演唱会震着耳朵了。但通常这类会自己消失,别怕。 2️⃣ 长期耳鸣者如果某天声音"消失",先别高兴——可能只是大脑习惯了,也可能是听力损伤加重。定期检查听力很重要!

最后暴击冷知识:长时间戴耳机会导致隐性耳聋!你安静环境听力没问题,但一到菜市场/地铁站就听不清人说话。记住60%音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最安全。

二,持续性耳鸣的原因

耳朵本身或耳部疾病,比如耳屎累积过多、中耳感染、感冒或坐飞机所致咽鼓管阻塞等。此外,也可能是耳部自身老化的原因。耳廓、外耳道病变堵塞外耳道时,如外耳道炎、耵聍异物、肿瘤阻塞。中耳病变同样也使环境噪声对体内生理性杂音的掩蔽作用减弱。如各种类型的中耳炎、鼓室病变、耳硬化症等。神经性耳鸣多为高调的笛声、鸟叫、蝉鸣等。

疾病原因:心血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并发症,听神经瘤导致的耳鸣等,这种耳鸣一般会随上述疾病的康复而消失。

颈椎病:颈部疾患颈部肿瘤或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侧耳鸣。耳鸣的特点为持续性、低音调,随体位变化,耳鸣的程度可有变化。

过度疲劳、精神疾病: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更年期综合征也可引起耳鸣,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更严重。

三,耳鸣的危害

1、危害身体健康

严重的耳鸣常常影响病人对他人言谈的理解能力,还会使人休息不好,以至于头晕,精力不能集中,听觉敏感度下降。长久的耳鸣极大程度上还会导致耳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影响沟通

听力障碍使人无法正常地感知、沟通,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缩短社交范围。

3、影响精神生活

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

4、心理危害

严重持续性耳鸣常使人产生一种极为恐惧的感觉,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因此导致精神崩溃。

四,耳鸣时怎么办?

1.对因治疗:如果可以确定潜在的诱因,往往能够得到很有效的改善,例如,耳垢累积过多导致的患者,可以用滴耳剂或者耳灌洗来清除耳垢。

如果经常听到铃声或嗡嗡作响的声音,并且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或倍感压力和焦虑。这些情况,建议前往医疗机构及时就诊。

2.降低背景噪音:耳鸣的声音往往在安静的环境下(尤其是夜间)较为明显。这时候一些日常的背景噪音,例如听音乐、看电视,可能有助于患者分散注意力,从而改善症状。

3.放松身心:听一些来自于大自然的让人放松的声音,也有助于改善耳鸣,例如下雨的声音,海浪涛声等等。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耳鸣还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就会出现耳鸣的现象。

5.放松情绪: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疲劳状态时,易出现或加重耳鸣。这时应调整工作节奏,放松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

另外,建议多摄入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耳鸣问题不容忽视,大家要提高警惕!

五,耳鸣的分类

耳鸣可以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前者只有患者自己能听到,后者医生也能通过听诊器听到。主观性耳鸣占绝大多数,可能与内耳、听神经或大脑听觉中枢的功能异常有关。客观性耳鸣较少见,通常与血管、肌肉或关节等周围组织的异常活动有关。

耳鸣还可以分为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以及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根据时间长短和节奏特点进行区分。急性耳鸣指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耳鸣,亚急性耳鸣指发生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耳鸣,慢性耳鸣指发生在6个月以上的耳鸣。搏动性耳鸣指与心跳或脉搏同步的有节律的耳鸣,非搏动性耳鸣指无明显节律的持续或间歇的耳鸣。

耳鸣的常见原因和诱发因素有哪些?

原因:耳鸣的常见原因包括听力减退、耳部感染或耳道堵塞、头部或颈部损伤、药物副作用等。

1 听力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经常暴露在响亮的声音中,内耳中的听毛细胞会受损,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听毛细胞是内耳中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的细胞,当它们受损时,可能会向大脑发送异常的电脉冲,造成耳鸣的感觉。

2耳部感染或耳道堵塞

外耳道或中耳发生感染,或者由于耵聍、异物、水分等原因导致耳道堵塞,都可能改变耳内的压力和声音传导,引起耳鸣。这类耳鸣通常是传导性的,表现为低频的嗡嗡声或刮风声。

3头部或颈部损伤

头部或颈部受到外力打击、扭伤、挫伤等创伤,可能会影响内耳、听神经或大脑听觉中枢的功能,导致神经性的耳鸣。这类耳鸣通常是高频的响铃声或嘶嘶声,且多发生在一只耳朵。

4药物副作用

很多药物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或神经系统,从而引起或加重耳鸣。这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癌药物(如顺铂、卡铂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抗疟疾药(如奎宁等)和抗抑郁药(如氟西汀等)。一般来说,这些药物的剂量越高,导致的耳鸣越严重。当停用这些药物时,耳鸣通常会消失或减轻。

诱发因素:

耳鸣的诱发因素包括暴露于巨大噪声、年龄增长、抽烟和饮酒、压力和焦虑等。

1暴露于巨大噪声

重型设备、链锯和枪支等发出的巨大噪声是噪声相关听力减退和耳鸣的常见来源。长时间大声播放便携式音乐设备(如MP3播放器)也可能会引起噪声相关听力减退和耳鸣。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如工厂和建筑工人、音乐家和军人)尤其容易发生耳鸣。

2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中的功能神经纤维数量会减少,内耳细胞退化,从而可能导致耳鸣

3抽烟和饮酒

抽烟者患耳鸣的风险更高,因为尼古丁会影响血管收缩,降低内耳的血液供应。饮酒也会增加患耳鸣的风险,因为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血流冲力,导致血管性耳鸣。

4 压力和焦虑

压力和焦虑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内耳的功能。压力和焦虑还会使人对耳鸣更加敏感和不适应,进而加重耳鸣的困扰。

六,耳鸣会带来哪些影响和并发症?

影响:耳鸣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1睡眠障碍

耳鸣会干扰患者的入睡和睡眠质量,导致疲劳、嗜睡、精力不足等。睡眠不足又会加重耳鸣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2注意力不集中

耳鸣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影响其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其创造力和决策能力。耳鸣还可能导致患者对外界声音的敏感度降低,影响其交流和沟通能力。

3 记忆力下降

耳鸣会干扰患者的记忆编码和提取过程,影响其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耳鸣还可能与老年性痴呆症有关,因为两者都与大脑听觉中枢的功能下降有关。

4 抑郁和焦虑

耳鸣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烦恼和不适,导致其情绪低落、自卑、无助、绝望等。耳鸣还可能引起患者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导致其紧张、不安、恐慌等。

5听力减退

听力减退是耳鸣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两者往往同时出现或相互影响。听力减退可能是由于内耳或听神经的损伤或退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外耳道或中耳的阻塞或感染引起的。听力减退会影响患者对外界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导致其与人交流困难,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6耳胀闷

耳胀闷是指患者感觉耳朵里有气体或液体堵塞,或者有异物感或压迫感。耳胀闷可能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积液、外耳道堵塞等原因引起的。耳胀闷会影响声音传导,加重听力减退和耳鸣。

7 眩晕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或摇晃的一种错觉。眩晕可能是由于内耳平衡器官或前庭神经的损伤或刺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颈椎病、低血压、贫血等全身性原因引起的。眩晕会影响患者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导致其行走不稳、摔倒或晕倒等。

8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上形成脂肪斑块,导致血管硬化和狭窄的一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引起血管性耳鸣。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引起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

9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指颞骨和下颌骨之间的关节出现功能障碍或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影响耳部的肌肉和韧带,引起客观性耳鸣。颞下颌关节紊乱还可能引起咀嚼困难、面部疼痛等其他症状。

10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指发生在听神经上的良性肿瘤,通常只发生在一侧。听神经瘤会压迫内耳或大脑听觉中枢,引起神经性耳鸣。听神经瘤还可能引起听力减退、面部麻木或肌肉无力等其他症状。

很多人问【医有我伴】,我耳鸣好久了,也治疗了很长时间,就是不见效果,想知道国外有没有什么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不求根治,能够控制就可以了,【医有我伴】专注于国际药品十年,确实根据客户的反馈了解了一些比较好的药物,再常规治疗确实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试试

七,耳鸣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耳鸣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缓解耳鸣的感觉和影响,但不能根除耳鸣的根本原因。药物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可以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减轻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耳鸣。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尼可地尔、维生素E等。

2 镇静安眠药

镇静安眠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对耳鸣的敏感度和困扰。常用的镇静安眠药有苯二氮䓬类(如安定、氯硝西泮等)、抗组胺类(如苯海拉明等)等。

3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和焦虑,提高情绪和生活质量,减轻对耳鸣的敏感度和困扰。常用的抗抑郁药有三环类(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等。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内耳的炎症反应,减轻由于感染或免疫异常引起的耳鸣。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5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可以抑制内耳或大脑听觉中枢的异常兴奋,减轻由于神经性原因引起的耳鸣。常用的抗癫痫药有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给个关注并赞一下,【医有我伴】将持续分享优质内容

注:版权声明,本网站平台所有注明来源”医有我伴”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有我伴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有我伴”,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目的是信息的传递,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涉及请与我网站联系,进行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