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军方摊牌:仁爱礁破船没被烧,船员们在做战备,4日又补给成功
仁爱礁海域的浓烟尚未散尽,菲律宾军方突然改口称"马德雷山"号的火灾实为战备演习,这场拙劣的危机公关,暴露了马尼拉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焦虑。当锈迹斑斑的破船上升起演练硝烟,中菲南海博弈进入了新的危险阶段。
菲律宾海军发言人关于"消防演习"的解释漏洞百出。卫星影像显示,事发时火势持续时间达47分钟,远超正常消防演练范畴。更值得警惕的是,菲方直言演习系"为作战做准备",这与近期美菲联合军演中模拟夺取岛礁的科目形成呼应。军事专家分析,破船驻军已开始进行武装冲突预案演练,包括应对舰船起火、伤员救治等战时情景。
这艘非法"坐滩"24年的军舰,正在变成危险的军事前哨。巡查记录显示,菲方近半年向该船运送建材频次增加300%,船上疑似出现12.7毫米重机枪等重型武器。尽管船体结构濒临崩溃,但菲军仍在甲板加装太阳能板、卫星通信设备,试图维持长期存在。
国际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失去航行能力的军舰不得作为主权主张依据。这艘船壳腐蚀率达78%、主要舱室进水的破船,早已丧失国际法承认的军舰地位。
中方始终保持克制,源于更高维度的战略考量。美军"罗斯福"号航母在南海的年度部署时间从120天增至210天,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罕见进入该海域。中方通过保持现状,迫使域外势力持续消耗战略资源。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近期明确反对南海军事化,越南暂停了与菲方的海上联合巡逻计划。
中国-东盟"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完成第二轮审读,区域国家普遍希望维持现状。破船上的菲方人员生存条件持续恶化,传染病发病率达67%。中方在监管补给时严格执行食品药品检查,近三次补给拒止了32吨水泥等违禁建材。
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的处置展现了大国定力:建立"预报-审批-监管"补给机制,将菲方运输周期控制在45-60天;海警船常态化巡航半径缩小至3海里,形成实质控制;启用海底声呐阵列,实现对破船的全天候监测。
这种"温水煮蛙"式的管理策略正在见效:菲方今年提出的13次建材运输请求均被驳回,生活补给频次同比下降40%。随着船体结构持续恶化,这艘承载地缘野心的破船,终将在海浪中回归它应有的历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