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超疯”来了! 每吨暴涨1000元!山西货车排长队连夜抢煤!
我国的煤价现在处于高位,曾经在短时间内从500元左右每吨,飙到了1600元每吨,创下十年来最高纪录,有人调侃这种现象为“煤超疯”。很难想象作为煤炭大国的中国会因为缺煤而出现“煤荒”,从而也导致出现“电荒”,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
和煤炭关系最密切的行业一定是火电厂,因为煤价的持续走高,导致大多数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迅速上升,不得不进入亏损模式。因为大多数火电厂使用的优质动力煤的价格至少升高了50.5%,火电厂发电的原料成本价格明显上升,所以现在大概有70%的火电厂都处于亏损状态。
因为煤炭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各个电厂的发电意愿都不高,因为每发一度电,火电厂就会亏损一度电,这样的赔本生意谁愿意干,这也是当时许多地区出现“电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因为电力资源是关乎民生的基础行业,所以不能让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因此国家给75%以上的电厂用煤签订了“中长期合同”,规定其用煤价格按照“固定基准价+市场浮动价”的节奏支付,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高煤价形势下火电厂的用煤成本。
但是据电厂从业人员透露,煤炭企业的“中长期合同”履约比例参差不齐。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长期合同”相关煤炭只占该电厂全年用煤量的3成左右,因此“中长期合同”煤炭对平抑火电厂用煤价格所起的作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该电厂从业人员透露,“中长期合同”煤炭相当于中彩票,一般人拿不到,就算拿到了,数量也不会太多。
据统计,火电厂能够承受的煤炭价格上限大概在660元到800元之间不等,但是当下煤价甚至都已经飙到了1600元到1700元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是火电厂成本的2倍还要多了,我如果是某家电厂的负责人,现在一定会挠头到头秃。
其实当煤价突破800元每吨的时候,火电厂每发一度电的成本就会达到0.37元,这时就会明显高于0.35元的火电厂用煤成本基准线,但是火电厂的运营成本可不仅仅是煤炭,还有许多其他成本,所以,当煤炭的市场价明显高元800元时,火电厂想要不亏损,那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供需失衡—“煤荒”出现的根本原因其实任何资源如果出现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一定是因为“供需矛盾”,即需求量明显高于供给量,供需之间的落差导致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资源短缺。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的经济都进入了下滑轨道,我国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是经济增速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在2021年年初对煤炭的开采量做规划的时候就把这个因素考虑了进去,没有规划那么高的开采计划。
没有想到我国的经济在2021年迅速回暖,所以导致不论是生活用电还是工农业生产用电都有明显增长,尤其是工业用电增长迅猛,这就需要更多的电力资源做支撑。
我国的电力生产结构中,火电是主体,但因煤炭供给量不足,导致电力资源供给量明显跟不上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
举个例子,2021年全年,我国整体用电量达到8.3万亿千万时,这个数据比2020年同比增长了14.1%;与此同时,我国规模以上的火电厂的额发电量仅有5.9万亿千瓦时,同比2020年仅增长了12.6%;供需之间的差额十分明显。
导致我国用电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疫情之后经济的迅速复苏,而且这个复苏的速度远超预期。与此同时,大量的海外订单因为疫情的影响回流到我国,导致海外贸易需求也超预期增长。经济增长的基础就是对以电力资源为代表的能源的大量消耗,但是当时电力资源的供应却出现了缺口。
电力供应出现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煤炭的供应量没有跟上电厂的需求量。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煤炭的总消费量为21亿吨,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0.8;同期我国煤炭的产量为19.4亿吨,同比增长6.4%,煤炭进口的规模更是下降了20%左右。
为什么煤炭进口下降这么多?主要原因是2021年全球经济整体回暖,很多其他国家的用煤需求也有所增加,所以像英国和德国的煤炭价格也开始明显提升。比如英国纽卡斯尔的动力煤就一度涨至185美元每吨,同比暴涨了213%,再加上运费,你会发现海外进口的煤炭也没有什么价格优势了。
从上面的一系列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煤炭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就是“煤荒”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电荒”出现的主要原因。
对任何一种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开源,另外一种就是节流,下面详细地介绍一下我国为解决“煤荒”问题,在这两个方面所作的努力。
先说开源。
开源的第一种方式就是增加我国煤矿的开采量,但是增产增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难迅速达到目的。
我国现在处于服役期的煤矿如果想要增产增供,涉及的流程手续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协调自然资源、安监、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并且从做计划到具体增产到位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以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为例,据了解,2021年7月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报了1.5亿吨的产能增产计划,但是到现在为止实际批下来的只有计划量的不到一半。
除此之外,抑制煤炭增产的第二个原因是煤矿的建设周期,一个新开的煤矿大概会有三四年的建设周期,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挖个坑,就可以拉煤了。那么从规划建设,到最终出煤,中间等待的这三四年,煤炭产出的压力依然会比较大。
更不要说过去这几年,降低火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是一种导向性要求,再加上煤炭“去产能”要求,所以在煤炭生产压力这么大的情况,新上马建设的煤矿也不多。
“去产能”是我国煤炭行业最近五六年以来的主要方向,在这个大方向之下,许多用煤大省在2021年整年的产量都大幅下降,煤炭需求主要以外调为主。
比如此次“电荒”比较严重的东北三省,由于煤炭行业亏损严重,或者因为剩余煤炭开采条件不佳,开采成本明显升高,所以最近几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有多处煤矿关闭。2015年时这三个省的煤炭产量还能够达到1.35亿吨,但是到了2020年时这一数值就降到了0.92亿吨,减少幅度高达30%。
第二种开源的方式为寻找替代能源。尤其在电力资源领域,我国现在以及未来一定会逐渐降低火电的比重,用风电、光电和核电等新能源来替代火电,也就相当于替代煤炭。
如果有一天,当风电和光电或者核电在我国电力供应当中的比重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国对煤炭的依赖度就一定会明显下降,煤炭的生产量需求量也会大量下降,“煤荒”自然就难以再轻易出现,这种方式也很有可能是我国未来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再来说说节流。
所谓节流就是通过提升煤炭利用技术,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如果以后的煤炭利用效率更高,煤炭利用不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代表,那么我们还需要大力降低火电的比重吗?显然不用,因为新能源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毛病,比如风电和光电都不稳定,核电会面临“邻避效应”的阻碍等等,只有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火电是最稳定的。
四、中国的“去煤”路径会最终实现吗?我国计划用四十年的时候,逐步实现“去煤化”,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煤炭的消费量会从现在四十几亿吨迅速降到几亿吨。
为什么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非要“去煤”呢?因为中国碳排放的主体是煤炭,2021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约为106亿吨,其中煤炭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多达72亿吨,占总排放量的70%左右。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控制煤炭的使用量就是重点。
从行业领域来看,我国煤炭的消费集中在火电、钢铁、建材和煤化工四个主体行业,到目前为止,煤炭在这四个领域的消费比重分别为52%、18%、13%和7%,合计高达90%。通过对这四个行业用煤量的对比就可以明显得知,我们减碳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火电部门。
但是在“十四五”期间,火电仍将增长,原因是因为风电和光电还不够稳定,并且还要解决电网消纳的技术难题,比较容易开发的水电已经几近开发完毕,而且水电开发的周期很长,不具备短时间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的“去煤”过程会比较漫长。在煤炭依旧是我们的主要能源,并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原料时,首先提升煤炭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废气排放量才是我们目前必须要做并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
--------------------------------------
我是【西装配裤头】,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原创不易,你的点赞、分享、收藏、转发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
网友评论
-
2022-03-02 19:45:31
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