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某地「水电站」,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拆除一批

工作人员正在拆除鹤峰县黑湾水电站
(受访单位供图)
4月25日,走进焕然一新的鹤峰县金岗水电站中控室内,负责人田杰轻触数字大屏,精准调度机组运行,3800米输水管道的水压、流量、设备温度等数据一一呈现,“轻点屏幕就能完成父辈们三班倒的工作。”
这座始建于1969年的老电站,曾因设备老化年发电量不足百万度,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毫秒级响应,年发电量突破900万度,可满足3000户家庭全年用电,生态流量达标率100%,年税收突破60万元。
而县城95公里外的格子河电站,则通过将2000千瓦老机组扩容至4000千瓦,搭配智慧调度系统,使水能利用率从31.8%提升至59.47%,年增收逾122.5万元。
近3年来,鹤峰县先后完成牛路口、格子河、金岗3座水电站扩效增容项目,目前均已投入试运行,总投资7775.35万元,预计年增加企业收益435万元,增加税收近120万元。
来到鹤峰县水利局建设监督和农电股,生态流量监管员正通过湖北省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平台认真排查每一座电站生态流量的泄放情况,实时更新的图片及数据织就一张生态流量监测网。
2021年,蛟蝉溪电站因监测数据异常成为“黑名单”上的首个案例——后台系统捕捉到其泄放流量连续3天不足设计值的60%,水利局当即启动“红黄牌”机制,最终在复检未达标后实施“禁止上网”。“日监测、月通报、严约谈”的监管闭环,更让82.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显现出四两拨千斤的效能。
“每座电站1.5万元的补贴,撬动企业自筹100余万元升级监测设备,如今全县生态流量达标率已从2019年的72%跃升至98%。”
县水利局建设监督和农电股工作人员余卫华介绍。
如今的邬阳乡清江支流,曾经的电站厂房旧址已被灌木覆盖。
2021年,鹤峰县花1200万元“买单”,拆除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座小水电站,还水于河,拆除仅半年,断流十余年的河段恢复基流。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鹤峰构建起的“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拆除一批”的立体化治理体系,不仅使改造后的水电站成为“绿电工厂”,更为当地的生态经济提供了坚强保障。
眼下,木林子保护区下游的恩施华顺饮业生产线上,每天2500箱6万瓶山泉水正被打包发往全国。
“每一瓶水都经过国际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确保其纯净无污染,秘诀就在上游电站拆除后恢复的天然滤层。”企业负责人许火介绍,年订单额突破1500万元。
而在下游的蛟蝉溪山水营,营地主理人余鑫正在河流边布置风筝节,“以前河道时断时续,现在四季清流不断,今年‘清明’假期客流不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刘心贝 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