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妻子究竟多美?曾为戴笠情人,面容清丽绝美堪称一绝!
胡宗南在国民党的高官中,是有名52岁当新郎,60得千金的一级陆军上将
黄埔军校走出的"西北王"胡宗南,手握五十万雄兵时鬓角已染白霜。这位被蒋介石倚为心腹的陆军上将,偏在知天命之年才牵起佳人手,而藏在军功章背后的婚恋往事,竟比战场更跌宕。
1937年南京街头,戴笠的黑色轿车里坐着位穿月白旗袍的姑娘。叶霞翟望着车窗外列队走过的士兵,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公文包里未寄出的情书。彼时她刚从浙警毕业,明明是师范出身的小学教师,却因戴老板一句"党国需要眼睛"便踏入谍海。戴笠常说她像西湖龙井,看着清冽,细品才知回甘绵长。
这段孽缘的伏笔,早在西湖边的茶楼便已埋下。当胡宗南接过戴笠递来的照片,黄埔三杰之首的将军竟失手打翻了青瓷茶盏。照片里的姑娘站在断桥残雪中,眉目如画却透着股书卷气,像极了当年杭州女师那位总爱在槐树下读浮生六记的学妹。
"雨农兄这是要给我下套?"胡宗南把照片推回,军靴踏得地板咚咚作响。戴笠慢悠悠点起雪茄,烟雾里飘来句:"琴斋兄莫急,明日叶小姐要来取文件。"这场精心策划的邂逅,让向来沉稳的胡将军乱了方寸——他不知该恼戴笠算计,还是该谢他送来解语花。
叶霞翟捧着孙子兵法站在书房时,窗棂漏下的阳光正巧映在她珍珠耳坠上。胡宗南突然想起北伐时见过的敦煌壁画,飞天衣袂间闪烁的也是这般温润的光。两人从武经七书聊到拜伦诗选,戴笠的监听器录下了三个时辰的谈笑风生。
"待山河重整日,必以八抬大轿迎卿归。"胡宗南把定情玉佩塞进佳人掌心时,黄浦江正飘着细雨。叶霞翟登上赴美邮轮那日,将军在码头站成雕塑,任雨水浸透呢子军装。戴笠撑伞过来劝慰,却见向来刚毅的部下眼眶通红:"雨农,这步棋你走得狠。"
七载春秋鸿雁传书,叶霞翟在威斯康星州的枫叶信笺上写满相思。胡宗南把每封信都按日期编号,锁进西安行营的铁柜,前线捷报与儿女情长在硝烟里交织成诗。当戴笠催促完婚的电报与美军观察团同期抵达,将军挥毫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墨迹力透纸背。
1946年戴笠坠机的消息传来时,胡宗南正在批阅整编方案。他盯着电报足足半刻钟,突然起身推开窗户,任秦岭的山风灌满指挥部。副官看见将军对着南京方向深鞠一躬,转身时眼中有水光闪动。次年春,金陵城飘起柳絮,52岁的新郎挽着留美归来的新娘,在婚礼进行曲中走过满地弹壳——他们的喜宴摆在昔日日军司令部。
这对乱世夫妻的婚后生活像出黑色幽默剧。叶霞翟教孩子们背唐诗时,胡宗南总要在旁插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书房挂着的地图上,红色箭头日益逼近,将军夫人却能把防区布防图画成水墨山水。直到1949年那个寒夜,叶霞翟默默把四个孩子的襁褓换成单衣,将军才惊觉冬去春来已数载。
台北的凤凰花开得最艳那年,胡宗南在病榻上握着老妻的手,说想喝西湖龙井。叶霞翟从樟木箱底取出珍藏的茶罐,沏茶时突然想起戴笠送她的第一盒茶叶。氤氲茶香里,67岁的上将笑着咽下最后一口气,床头诗经里还夹着当年的枫叶信笺。
如今阳明山上的墓碑并肩而立,就像当年西安城头并悬的青天白日旗。历史给这对夫妻开了个残酷玩笑:算计他们半生的戴老板早早化作飞灰,被算计的两人却真在烽火里守成了生死鸳鸯。或许在某个平行时空,杭州女师的青年教师与北伐军官,正在断桥边共读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