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43个港口结局已定,长和市值蒸发300亿元,美国发现不对了
李嘉诚43个港口结局已定,长和市值蒸发300亿元,美国发现不对了。各方对李嘉诚出售港口的行为有哪些反应?美国又发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问题?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打包出售港口业务所造成的舆情愈演愈烈,3月31日,大公报再次发文呼吁长和集团不要因小失大,立即暂停这笔交易。
据相关机构估算,长和将在这笔交易中收获超过190亿美元的收益,看上去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要分和谁比。根据数据显示,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这一年间,和中国相关的货物占据了运河21.4%的运输量,是继美国之后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的用户。
如今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假如美国控制了这个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必然会借此对中国的出口以及供应链进行施压,并且以此为筹码和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讨价还价。而且这次长和打包出售的还有其他的另外42个港口,美国方面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物流运输网络,届时中国的企业必然要仰人鼻息,届时中方的损失并不是区区的190亿美元所能够衡量的。

至于长和方面所说的“在商言商”,则更是无稽之谈,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借口。3月1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明确指出,中方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等手段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这句话不但是在揭露美国的真面目,实际上也是在为长和实业留一条“后路”。出售港口并不是李嘉诚的本意,而是迫于美国的胁迫和霸凌,如果其能够回心转意,大陆也将成为其坚实的后盾。
除了官方之外,对这一消息作出反应的还有资本市场,自从此事形成舆情发酵,尤其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表态之后,长和的股价一路走低,近11个交易日以来,其市值已经蒸发超过323亿港元,约占其总市值的16%。
而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虽然李嘉诚是香港经济的风向标,长和在港股的代码更是0001,说其是香港第一股也不过分,但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资本市场对于长和的做法并不认同,甚至可以说是不看好长和未来的长期价值。

在会计学中,有一个学术用语叫作商誉,一个公司的客户群体、品牌价值、社会形象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李嘉诚一意孤行,至少在中国他必然难逃一个“卖国”的骂名,而其在中国市场的结局也就不难猜测。
而精于算计的美国也上演了一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戏码。除了在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国际港口和中国进行竞争之外,美国还推出了一项新的措施,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
按照特朗普的想法,这样一来,相关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就会放弃中国的船只,转而选择美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而刺激美国造船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命令的实施,美国却渐渐发现不对了。

据美国当地媒体消息,一些船东已经拒绝为美国的企业运输煤炭,据相关机构预测,这笔所谓的服务费将为煤炭运输带来35%的额外成本,因为这些散货无法像集装箱船那样把成本分摊给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客户。在未来的60天内,美国的煤炭出口很可能因此而中断,而由此带来的库存堆积甚至可能会导致煤矿裁员的情况出现,这一切连锁反应的源头,却只是特朗普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网友评论
-
2025-03-21 23:29:34
300太少了。至少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