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亮相杀手锏:枭龙搭载PL-15,将改变印巴战场上的局势
巴基斯坦和印度已经冲突进行了三天了,而巴基斯坦空军突然将“枭龙”挂载的PL-15空空导弹亮相,这直接回应了印度在边境的军事施压,甚至更有将双方冲突局势拉回到对巴基斯坦有利的一面。
PL-15导弹的最大射程在官方数据中为145公里(外贸型号PL-15E),但实际作战中可延伸至200公里以上,远超印度空军现役的“流星”导弹(约100公里)和俄制R-77导弹(80公里)。
PL-15导弹核心技术在于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设计让导弹在发射后能分两次点火,第一次推动导弹高速接近目标,第二次在末端调整姿态,确保即使敌机进行高机动规避,也能保持追踪能力。以印度的现在对空防御能力,是无法躲避的。
此外,PL-15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技术,抗干扰能力强,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锁定目标,显著提升了命中精度,打击印度重要军事地点,简直一打一个准。
以“枭龙”Block3型为例,该机型换装了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典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170公里,远超印度苏-30MKI战机的无源相控阵雷达。配合数据链与预警机支持,“枭龙”能在敌方雷达尚未发现时抢先发射导弹,形成“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压制效果。
这种能力在2025年沙特“胜利之矛”多国军演中已得到验证,枭龙Block3在与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等战机的模拟对抗中,凭借雷达和导弹优势多次“击落”对手。
对印度而言,PL-15的威胁不仅体现在射程上,更在于其成本效益带来的数量优势。一架“枭龙”Block3可挂载4枚PL-15,40架该型战机单次出击即可投放160枚导弹,形成密集火力网。
枭龙价格上的优势相比之下,印度斥巨资购买的36架“阵风”单价高达9000万美元,而“枭龙”Block3仅需约3200万美元,且维护成本更低。这种差距让印度即便拥有技术先进的单机,也难以在整体对抗中占据上风。
2019年印巴空战中,印度预警机因巴方缺乏远程打击手段而大胆靠近边境,全程开启应答机。如今PL-15的200公里射程可覆盖这一空域,迫使印军预警机后撤,从而削弱其战场感知能力。
此外,巴基斯坦还将CM-400AKG超音速反舰导弹整合到“枭龙”的作战体系中,使其具备对印度航母编队的打击能力。这种“空战+反舰”的双重威慑,让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威慑效果大打折扣。
PL-15的威力高度依赖预警机支持与电子战体系。巴基斯坦通过引进中国ZDK-03预警机,构建了实时信息共享网络,但若该节点遭破坏,导弹效能将大幅下降。
印度近年来加速整合以色列雷达与电子战设备,试图弥补这一短板,但系统兼容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从地区的角度来看,PL-15的列装标志着中国军工技术对南亚格局的深远影响,巴基斯坦通过与中国合作,以较低成本获得了对抗印度数量上的优势,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印巴军力对比,也为其他中小国家开创了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