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醒的社交观:远离事儿精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一群人:他们像行走的负能量发射塔,所到之处必生事端;他们以挑剔他人为乐,却从不反省自己;他们擅长把简单变复杂,把和谐变纷争。心理学家荣格称这类人为"情绪吸血鬼",专门吸食他人的精力和好心情。与其纠缠,不如远离。
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应对爱传闲话的同事?"最高赞回答只有五个字:"物理隔离法"。深以为然。我朋友王琳就吃过亏。部门有位"百事通",表面热情实则爱搬弄是非。先是夸王琳能力突出,转头就跟领导暗示她急功近利;上午说新来的总监单身,下午就传王琳想攀高枝。直到年终考评被打低分,王琳才恍然大悟。她果断申请调岗,现在已是分公司最年轻的部门主管。《增广贤文》有云:"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八卦精就像人形监控器,你永远不知道哪句话会成为把柄。遇到这种人,最好的应对就是沉默转身。这不是怯懦,而是给自己的情绪装上过滤网。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讲过一个典型案例。某设计公司有个"碰不得"的实习生:你说配色太跳,她认为你否定她的审美;你改了两处排版,她哭诉遭到职场霸凌;就连空调调低两度,都能上升到性别歧视。三个月后,整个团队变得战战兢兢。最后总监无奈地说:"我们请的是设计师,不是需要24小时哄着的公主。"这类人就像装满情绪的火药桶,你永远不知道哪句话会引爆他们。前同事张姐有句名言:"和玻璃心相处,要么你累死,要么你憋死。"后来她辞职创业,第一条军规就是:不招需要情绪保姆的员工。记住:成年人的世界,没人有义务为你的敏感买单。
自媒体人蕊希记录过一位相亲对象:第一次约会就规划她五年内必须生孩子;听说她爱旅行,立即列出《已婚女性行为守则》;甚至要求她卸载所有社交软件。蕊希在文章里写道:"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未来的自己——活在楚门的世界里,连微笑弧度都要被校准。"控制精本质上是情感绑架犯,用"为你好"编织牢笼。我表叔退休前是厂里的质检主任,把强迫症发挥到极致:儿媳炒菜他盯着放盐的克数;孙女写作业他监控握笔姿势。直到全家集体"罢工",他才有所收敛。对付控制狂只有一招:在他说"你应该"时,果断回答"我不需要"。
▽管理大师德鲁克有句警言:"清理人际关系和清理衣柜同样重要,区别在于,过时的衣服只是占空间,而糟糕的关系会偷走你的人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允许什么人进入你的生活,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练就"人事分离"的智慧:对事全力以赴,对人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