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为什么不把巴拿马港口卖给中国,而要卖给美国?

娱乐 03-23 阅读:1771 评论:1

2025年3月4日夜里,一条消息像炸弹一样在全球炸开:李嘉诚的长和实业要把手里的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这两个港口可是运河的命门,谁拿下它们,谁就能卡住这条“黄金水道”的咽喉。

可就在几年前,中国企业还在全球四处布局港口,怎么到了这关键时刻,李嘉诚却转手把这么重要的资产给了美国?这笔交易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老心思”

巴拿马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从通航那天起,就成了各国眼中的香饽饽,尤其是美国,早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运河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关键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缩短了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航程,省下好几千海里的路程,商船、军舰都指着它通行。

19世纪末,美国就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这条水路弄到手,而机会在1903年来了。那时候,巴拿马还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但当地人早就对哥伦比亚政府不满,想闹独立。

美国看准了这个时机,暗地里支持巴拿马的独立运动。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正式宣布脱离哥伦比亚,美国立马派军舰过去“站台”。

独立没几天,美国就找上门来跟巴拿马谈条件。1903年11月18日,两国签下了《巴拿马运河条约》,这份条约的内容简直没法细看。

美国直接拿到了运河区10英里宽的地带,永久使用、管理和控制权全归美国,连带着还能在运河区驻军、修要塞,巴拿马连插手的份儿都没有。

为了换这些,美国每年付给巴拿马25万美元租金,后来还象征性地给了1000万美元“买地费”。可这点钱跟运河带来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条约签完,美国二话不说开始接管运河工程,原来的法国公司早就干不下去了,美国人接手后花了10年时间,1914年终于把运河修通。

接下来的几十年,美国在运河上可是稳坐钓鱼台。运河区几乎成了美国的“国中之国”,美国人在那儿建学校、医院、军营,运河的管理也完全由美国人说了算。过往的船只得交过路费,费用标准美国定,赚的钱自然也流进了美国口袋。

巴拿马人看着运河在自家土地上,却一点好处捞不着,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到了20世纪中叶,巴拿马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涨,抗议和冲突不断。

1964年1月,巴拿马学生跑去运河区升国旗,跟美国军警起了冲突,结果死了20多人,伤了好几百,这事儿直接把两国关系推到了冰点。

1977年,经过十几年的拉锯战,两国终于签了新协议,美国同意逐步把运河还回去。协议规定,1999年12月31日,运河的控制权正式移交巴拿马。为了这一天,巴拿马政府早早就开始准备,培训自己的管理团队,修基础设施,就等着把运河彻底拿回来。

到了1999年那天,美国把运河区的钥匙交出去。运河走了,美国的影响力还在,巴拿马的经济命脉多少还得看美国的脸色。更别提,美国对这条水道的战略价值从来没忘过。

川普上台后的“新动作”

时间转眼到了2024年,川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没多久,他就重新点燃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那份“老心思”。从2024年12月21日开始,一直到2025年2月2日,这短短43天里,川普五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巴拿马运河,每次语气都比之前更加强硬。

他先是在一场记者会上抛出了一句“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重要国家资产”,接着几天后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重申美国对运河的“历史权益”。到1月中旬,他在一次演讲中直接放话,说美国要“不惜代价收回”运河,甚至暗示如果外交手段不行,军事选项也不是不能考虑。

1999年美国和巴拿马签的交接协议是经过联合国见证的,条款清清楚楚,美国当年可是拍着胸脯承诺不再插手运河事务。川普这番言论一亮相,巴拿马政府立马作出回应,外长在3天内两次发表声明,强调运河主权不容侵犯,还召见了美国大使表达抗议。

可川普这边完全没收敛,1月底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美国当年修建运河花了大力气,言下之意是巴拿马“占了便宜”。

这段时间,他的团队还频繁跟军方和智库开会,讨论运河的战略价值,文件里甚至出现了“重新评估中美洲政策”的字眼。外界起初觉得川普也就是喊喊口号,毕竟国际法摆在那儿,谁也没想到这事儿会真闹出后续。

李嘉诚的“神操作”

2025年3月4日夜里,一条爆炸性的新闻突然传开,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实业宣布,已经跟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初步协议,要把公司手里的43个港口、199个泊位一次性打包出售。

这消息来得太突然,长和实业当天深夜发出的公告里提到,这笔交易涉及的港口遍布23个国家,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规模之大让人咋舌。

业内人士就注意到,这43个港口里藏着两个特别扎眼的名字——巴拿马运河东端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西端的巴尔博亚港。

这两个港口可不是普通的码头,它们一个守着运河的大西洋入口,一个卡着太平洋出口,每年有上万艘货船从这儿经过,运河的航运流量基本靠它们支撑。

长和实业早在2010年代就通过收购逐渐拿下了这两个港口的运营权,如今却要把它们连同其他资产一起卖给美国财团。

贝莱德财团作为美国金融界的巨头,背后跟美国政府的关系向来不简单,这次出手接盘,公告里说是“优化全球物流布局”,但谁都清楚,控制这两个港口就等于掐住了巴拿马运河的命脉。

交易公布后没几个小时,巴拿马政府就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因为按照1999年的协议,运河本身归巴拿马,但周边港口的归属权却没那么明确。长和实业这边则低调得很,3月5日只发了个简短声明,说这是“正常的商业决定”,具体金额和后续安排一概没提。

可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罕见地表态,支持“企业在巴拿马地区的合法投资”,这话一出,更让人觉得这事儿跟川普之前的言论脱不了干系。

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巴拿马运河这事儿对中国来说,影响真不是一星半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逐渐成了全球贸易的大玩家,尤其是跟美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巴拿马运河就成了绕不开的命脉。

每年从这条水道通过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不少是中国货船装的集装箱,里面装满了电子产品、服装、机械设备,运往美国、加拿大还有南美国家。

2024年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到美洲的货物中,有超过40%得走巴拿马运河这条捷径,省时省力不说,还能避开绕南美洲那条又远又险的航线。可2025年3月李嘉诚把运河两端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消息一出,情况就变得悬了。

过去几年,巴拿马自己管着运河,收费标准还算稳定,中国货船每年过路费加起来也就几十亿美元。可美国要是接手港口,情况很可能变样。2018年贸易摩擦的时候,美国就曾对一些中国船只加收过额外费用,这次要是再来一手,过路费涨个20%-30%都不算稀奇。

更别提停港费,货船靠岸卸货的成本也得跟着水涨船高。最麻烦的是,美国要是玩狠的,直接限制中国船通行或者干脆禁止停靠,那后果就大了。

2023年,全球供应链就因为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乱过一阵,巴拿马运河要是也出状况,中国货船只能绕道南美合恩角,航程多出上万公里,运费和时间成本翻倍都不止。

光是经济损失就得按百亿算,更别提这背后还牵扯到地缘政治的博弈。运河不只是个水道,它还是全球贸易链条上的一环,中国要是被卡在这儿,供应链的稳定性就得打个问号。

为啥不卖给中国?

李嘉诚把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消息传开后,不少人纳闷,既然是卖资产,为啥不卖给中国内地企业,毕竟中国跟巴拿马运河的联系这么紧密。答案藏在国际交易的那些条条框框里。中国企业要买外国港口股权,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得先过欧美国家的安全审查关。

这套流程复杂得要命,涉及的部门从商务部到国防部,一个都不能少。拿2016年中国租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例子来说吧,那次交易从谈判到批下来,整整拖了两年。

欧盟和美国盯着,生怕中国控制了欧洲的港口会对他们的利益有啥影响,审查期间各种文件来回提交,光是“国家安全评估”就改了三轮,最后好不容易才通过。

可卖给美国公司就没这麻烦,贝莱德财团是美国本土玩家,审批流程走的是绿色通道。2025年3月4日长和实业宣布交易后,美国商务部当天就表示支持,审批手续几天就能搞定,钱直接到账。

李嘉诚的长和实业手里握着全球几十个港口,巴拿马那两个不过是其中一小块,2024年年报显示,这些港口的收入占公司总利润不到10%。

对长和来说,这笔买卖就是个生意,43个港口打包卖,能换来几十亿美元的现金流,立马能拿去投资别的地方。反过来,如果卖给中国,交易拖个一两年,期间还得应付欧美国家的各种刁难,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都太高。

2019年,中国一家公司想买乌克兰的一个小港口,结果被美国直接否了,理由是“威胁地区安全”。李嘉诚显然不想趟这浑水,卖给贝莱德财团,干干净净拿钱走人。至于运河控制权最后落谁家,长和的公告里一句没提,摆明了是甩手不管的态度。

参考资料:[1]入云.香港商界巨子——李嘉诚[J].审计与理财,2005(5):31-32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