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韩星李胜利来华试水遭抵制:谁给的勇气?
推荐
04-03
阅读:88
评论:0
据韩国演艺界人士透露,李胜利出狱后便频繁接触财阀人脉,谋划通过中国市场的“信息差”和资本猎奇心理复出,甚至试图将中国打造成“道德污点漂白池”。
道德审判:网友翻出其犯罪细节,痛斥“将女性物化为工具的恶魔”,质疑“韩国连地铁都不敢坐的人,凭什么在中国享受红毯待遇?”
资本共谋:主办方和夜店遭举报,网友呼吁严查活动合法性,并放话“谁与他合作就抵制谁”。此前香港艺人向佐曾公开表态“香港不欢迎李胜利”,此次事件中该言论再度被引用,强调“中国不是劣迹艺人避难所”。
抵制运动甚至形成跨国联动,中韩网友罕见达成共识,要求“限制其入境”与“滚出娱乐圈”。
从“猎奇”到“审判”:网友用“208万片酬分我一半就不抑郁”嘲讽其悲情叙事,情感共鸣转向价值批判。
系统性问责:舆论矛头从艺人扩展到产业链,要求平台、品牌方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跨国道德共识:中韩抵制同盟的形成,标志着公众对娱乐伦理的认知迭代,倒逼行业净化。
结语: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李胜利的“中国计划”看似是资本的投机游戏,实则是公众与娱乐权力结构的对决。当网友喊出“内娱不收垃圾”时,这场抵制已超越个体争议,成为对行业规则的拷问: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娱乐生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