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实名制:骗子活得更滋润,老百姓信息裸奔?
2015年,手机号码实名制被推出,原本是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实名制要求所有手机用户必须实名登记,意图通过这一手段将那些躲在虚拟世界里的骗子揪出来,让他们无所遁形。
然而,十年过去了,情况却并没有如人所愿。电信诈骗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精准。许多用户发现,即便他们已经实名登记,还是会接到源源不断的骚扰电话。更令人吃惊的是,骗子们似乎并不需要真正的手机号码,他们早已将“战场”转移到虚拟号段,通过低廉的费用获取大量虚拟号段进行诈骗。
近日,一则抖音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视频中,作者尖锐地指出了手机号码实名制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既然实行了实名制,为何依然出现了大量的虚拟号段?这些虚拟号段的存在,让骗子们继续藏匿在阴影中,而实名制却只实名了老百姓,导致个人信息更容易被定位和滥用。作者质疑,这一政策是否真的实现了其初衷?虚拟号段的存在,又究竟在帮助谁?
实名制,这个听起来很“靠谱”的政策,如今却越来越让人觉得是一场“大忽悠”。当年为了打击电信诈骗,政府铁了心要搞实名制,还呼吁大家配合,说这是为了咱们老百姓的安全。于是,大家排着队去实名登记,心想着以后骗子再打电话来,公安叔叔一查就能把人逮住,多好!
可现在的现实是啥?骗子不仅没少,反而玩得更溜了。
曾经的那些诈骗电话,还是那几句老话:“您的快递丢了”“您的银行卡被冻结了”。现在倒好,变得个性化了,直接叫得出你的名字,甚至连你家住哪儿都清楚得很。这种精准度,真的得谢谢实名制啊,把咱们的信息都“送”到骗子手里了。
但最离谱的,还不是这些。你以为实名制就能让骗子无处遁形?笑话!骗子早就换了套路,人家根本不用那些正经的手机号码,而是用起了虚拟号段。这虚拟号段是啥呢?
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大问题:既然都实名制了,为什么还要搞这些虚拟号段?是骗子聪明,还是咱们的制度漏洞百出?实名制本该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可现在看起来,却像是在帮骗子隐身。老百姓的信息被层层揭开,骗子却“穿上了隐身衣”,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想想那些年,我们为了实名制付出了多少:填表格,排长队,生怕信息出错。
而这些信息现在去哪儿了?是不是已经流转到那些不法分子的手中,成为他们精准诈骗的工具?而这些虚拟号段的存在,究竟是在为谁开方便之门?难道,这些“隐形的翅膀”真的只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附加品”?
从实名制的初衷来看,它本该是堵住骗子们的“后门”,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后门堵上了,骗子们开了好几扇窗,还堂而皇之地用着这些虚拟号段继续行骗。
这实名制,实名的是咱们老百姓,让骗子却越发逍遥,这其中的荒谬,恐怕只有经历过被精准骚扰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所以,实名制该反思了。究竟是保护了谁?又是让谁受了益?我们要的是一个真正能保护我们的制度,而不是一个让我们成为“透明人”的工具。
老百姓的隐私和安全,不该是虚拟号段的陪葬品。今天,你我可能还在为这些骚扰电话愤愤不平,明天,这些虚拟号段会不会变成更大的“陷阱”?实名制,是否该重新审视?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实名制,到底是为老百姓服务,还是让骗子更加猖狂?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
-
2024-08-24 06:42:47
一天接好几个各类销售电话,都烦的很[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8-24 09:11:22
这帮人经常能知道机主自己都不知道的巨额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