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幻情榜共多少人,畸笏叟说六十人,周汝昌说一百零八人,谁对?

情感 09-28 阅读:5 评论:0

壬午季春,畸笏叟在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留下了这样一条眉批:“树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以畸笏叟此说,《红楼梦》最后一回书中,将有一个情榜,九天薄命司总共五个册页,以每册十二人算账,这个情榜应当是六十人。但是,前辈周汝昌先生却说,《红楼梦》应当是一百零八回,情榜也如《水浒传》那样,总共是一百单八人。

究竟是畸笏叟说的是真话,还是周老前辈说得对呢?我认为,周汝昌先生的说法非常有道理,《红楼梦》应当是按照《水浒传》天罡地煞的设计,在红楼人物“大聚义”时,推出了一个“一百单八将”的情榜。但是,周先生所说九天薄命司总共有九个册页合一百单八人,这个说法,就有点不靠谱了。怎么回事呢?

畸笏叟眉批质疑,情榜不止六十人

我一直认为,庚辰本应当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脂砚斋“初评石头记”评本。五十四年之后,脂砚斋重评,也就是甲戌本。初评本不知为何人批注,所有双行夹批,都是与正文一样,都是墨笔字,字体高度近似,只是字写得比正文小得多。

初评本眉批主要是畸笏叟留下的,畸笏叟从壬午(庚辰之后的第三年,1703年),一直批注到丁亥年(1707年)。这个本子仅次于畸笏叟的眉批,是己卯年留下的,己卯年时甲戌年之后的第五年。以第二十二回“己卯冬夜,脂砚”这条眉批看,脂砚斋才在甲戌年重评之后,在庚辰本中留下了眉批。

己卯在庚辰之前,假如庚辰本在甲戌本之后,脂砚斋为何能提前一年在庚辰本中留下眉批?脂砚斋一定是先拜读了庚辰本,在书中做了笔记,然后再去批甲戌本的。

庚辰本原批注者没有用朱笔,恐怕这个本子中的朱笔批注,都是庚辰年之后才有的,包括署名“脂砚”的己卯眉批,以及在正文行侧的侧批。本文导语中提到的第十七、第十八回原本是一回,回目叫做“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在这回书之前,有专门一页作批注,启首便批道“此回宜分两回方妥”。这就证明,庚辰本仍然需要“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因此,到了甲戌本,这回书就分成了两回,原本无回目的第八十回也有了回目。

庚辰本是初评本,其批注者不知何人,畸笏叟从壬午年起眉批,有没有可能是畸笏叟初评了石头记呢?恐怕也没有可能,因为,畸笏叟在壬午季春(三月)关于情榜的批注,就与庚辰本双行夹批有矛盾。

庚辰本第十七回写到妙玉时,便有一条墨笔字书写的双行夹批:

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这则双行夹批中,并没有暗示末回有一个情榜。大概,畸笏叟是依据这条夹批,得出了一个“情榜”的想法,打算接着第八十回往下写,最后弄一个六十人的情榜来吧。这样讲并非脑洞,而是依据初评夹批得来的推断,批注者说得非常清楚,金陵十二钗是照应十二支红楼梦曲的,警幻仙境中只有正册、副册、又副册,并无“三四副”。

换句话说,原著即便有情榜,九天薄命司出现的应当是正册、副册、又副册,总共三十六人,也就是三十六天罡。

以《水浒传》:“三十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的说法,应当是正册、副册、又副册的三十六人从警幻仙境“下界”,与“金陵”七十二地煞共同演绎红楼故事。天罡在天上,对应的是警幻仙境,地煞在地上,那就是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外的红楼群芳了。

所以,畸笏叟的眉批说得不对,情榜不止六十人。周汝昌先生恐怕也只说对总人数,但却没说对情榜结构,九天薄命司只有三个册页,不可能在正册之外有八个副册。

警幻仙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