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蜀汉五虎大将的分工,才知道刘备识人之明:其中有三个实权派,另外两个就是临时工

历史 04-18 阅读:20 评论: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承认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江表十二虎臣的人,开始否认蜀汉有“五虎大将”,这么明显的双标,目的实际是要把赵云跟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拉开档次——否认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在某些人眼里也是成就,他们宁肯把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在《三国志》中只有一句话记载的陈到捧上天,也要把赵云踩在脚下。

所谓“五子良将”,在语法上根本就说不通,但《三国志》确实是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为一传,程普、黄盖等十二人合为一传,所以五子良将和江表十二虎臣之说也算历史依据,但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他们却不承认蜀汉有五虎大将了。

在《三国志》中,关张马黄赵传还在庞统法正传之前,仅在诸葛亮之后,这就足以证明这五位大将在蜀汉的地位了——古人修史,本纪按时间顺序,列传同时代的人按官职和历史影响排序,是惯用的规矩。

作为蜀汉集团最重要的武将,在刘备入川后分别为四方将军和中护军,这五人的地位不言而喻——有人说赵云的中护军是刘禅封的,那显然是不懂古文和史书中官职变迁的记录方式。

《三国志·卷三十六》的赵云的官职记载是这样的:“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懂古文的自然知道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不是刚晋升的,“迁”镇东将军才是那年新变化的职务。不懂古文且以黑赵云为能事的,怎么解释都没用。

但即使不懂古文,也会知道汉朝的将军级别和职能,在《汉书》和《后汉书》中有明确记载:“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四征,魏武帝(曹丕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实际上曹操活着的时候,最高官爵是丞相、魏王)置,秩二千石。黄初(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个年号)中,位次三公。”

我们再看看三国时期谁当过征南将军和镇东将军:“建安元年二月,天子拜太祖(曹操)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仁(曹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建安二十三年,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曹操和刘备在同一年先后担任镇东将军,曹仁在曹营地位仅次于夏侯惇,赵云先为征南将军后为镇东将军,他的中护军一职,更是了不得。我们细看刘备称王称帝时对五虎大将的官职任命,就会发现这五人中有三位是实权派,另外两位基本就是临时工或口惠而实不至的“虚职遥领”。

在刘备集团,关羽无疑是刘备之下第一实权派:假节钺前将军董督荆州事,那就是有征伐之权的代理荆州牧,杀糜芳那样的大将,也可以“先斩后奏”。

关羽活着的时候,官爵一直比诸葛亮高,刘备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汉武帝定的“拜相即封侯”的规矩来,既没有给诸葛亮封侯,也没让他开府治事,也就是不能自称“孤”,也没有自己的人马班子,直到刘禅继位,诸葛亮才有了自己的衙门,并且可以对下属称“孤”了。

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不开府无爵位的丞相,同时封张飞为西乡侯、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马超为斄乡侯、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按照字面理解,或者用汉武帝时期的官职来套,好像是马超的地位高于张飞,但是细看一下就会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车骑将军是常设官职,骠骑将军自霍去病之后,汉朝数百年再没封过骠骑将军,两汉中间王莽建立的“新朝”倒是封了一个,那就是王莽堂弟王顺,而车骑将军却一代一代不曾断档。

蜀汉的骠骑将军先是马超后是李严、吴班,车骑将军先是张飞后是吴懿、张翼、廖化、夏侯霸, 曹魏也封过骠骑将军曹洪。

李严是诸葛亮重点防范的对象,曹洪跟曹丕也不对付,这两个骠骑将军的日子都不好过。

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都是名号,要看张飞马超谁有实权,还得看他们另外的职务:张飞领司隶校尉,张飞遇害后,司隶校尉由诸葛亮自己领了;马超领凉州牧,却一天凉州都没管过,就跟曹操封刘备左将军领豫州牧一样,完全是虚的。

司隶校尉的职权,在《后汉书·百官志》中有明确记载:“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

司隶校尉有点像明朝的“锦衣卫”或清朝的“九门提督”、直隶总督,却又不完全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司隶校尉都是妥妥的实权派,要不然诸葛亮也不可能以丞相之尊亲自兼任。

四方将军不是汉朝常设官职,有时候只有前后,有时候只有左右,每个准谱儿,说白了就是个无定制的临时工,设与不设,全看情况是否需要,而中护军或护军将军,那可是必须由帝王的心腹嫡系才可以担任的,是名字不响亮,但实权大得惊人的重要位置。

汉末三国时期有名的中护军(原名护军,被“汉丞相”曹操改为中护军,刘备和孙权也沿用了这种称呼,后来曹魏又改成了护军将军),那就应该是东吴的周瑜、曹魏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了。

中护军的权力有多大,《魏略》和《通典》均有明确记载,护军是个肥缺,蒋济当中护军的时候,就没少明码标价出售牙门将(牙门将军下属武馆)和“五百人督”的管帽,司马懿为此还跟他开过玩笑:“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曰:‘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司马宣王与济善,闻此声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及夏侯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免不了收礼)。及晋景帝(司马师)代玄为中护军,整顿法分,人莫敢犯者。景帝为中护军,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赵云清廉自守,刘备看重的就是赵云的忠诚与“严重”,所以才封他为中护军,主管武将的考核升黜。

关羽张飞赵云都有兵有权,马超的骠骑将军不常设,凉州也不归刘备管,所以马超在蜀汉只是个边缘化的招牌而已,他举报彭羕背后骂刘备,也是忧惧之中的自保:“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彭羕被抓的时候,张飞还活着,那么“办案”的人,不是张飞就是赵云,彭羕给诸葛亮写信辩白乞命,也没好使。

赵云管考核,张飞管纠察,关羽坐镇一方,刘备的用人之术果然高明,他晾晒马超,也没有重用黄忠:黄忠只是后将军、关内侯——后将军没有“兼职”的话,就是个高级打手,关内侯比亭侯还差一级。

黄忠并没有跟关羽战长沙,他在跟随韩玄投降刘备之前,已经投降曹操了:“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黄忠在刘表军中的地位并不高,在曹操那里也算临时工——“假行”还没有转正,就又投降了刘备,刘备虽然封其为后将军、关内侯,但却没有让他镇守一方,而且黄忠在受封后第二年就病死了,根本就没赶上刘备称帝,这个“临时工”的“工龄”实在是不长。

看了刘备给“五虎大将”的分工或封赏,读者诸君肯定会感佩其识人之明,这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按亲近信任程度及实际权力排名,蜀汉五虎大将应该是关、张、赵、马黄,还是关、张、马、黄、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