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特朗普突然翻脸
据财联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复活节临时停火后不足24小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释放退出斡旋信号,将俄乌和平进程推向悬崖边缘。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飘荡着浓烈的火药味。特朗普在18日记者会上三次敲打桌面,强调斡旋失败的底线:"某些势力正在把谈判桌变成滑稽剧场,我们不可能永远陪着演戏。"这番表态与国务卿鲁比奥当天声明形成呼应——这位鹰派政客给出倒计时框架,要求俄乌在"数日内"拿出诚意。莫斯科方面随即陷入被动,普京原计划用30小时停火换取战略缓冲,却意外触发更复杂的连环反应。
特朗普资料图
复活节停火倡议暴露出俄乌立场鸿沟。普京选择东正教重要节日实施有限停火,30小时窗口期既能展示人道姿态,又不影响俄军部署节奏。但基辅方面立即反将一军,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提出30天全面停火方案,暗指莫斯科缺乏长期和平诚意。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的声明更直白:"永久停火才是真正试金石。"这种外交博弈折射出战场实况,俄军控制着乌东约18%领土,基辅若接受短期停火无异于承认既成事实。
停火协议在生效瞬间就遭遇现实考验。赫尔松州行政长官萨尔多指控乌军持续炮击,顿涅茨克前线的无人机仍在呼啸。泽连斯基承认局部地区枪声暂歇,但强调俄军仍在库尔斯克等地保持攻势。这些互相指控的背后,是双方对"停火"概念的不同诠释。俄国防部强调停火仅限战斗行动,情报收集和防御性打击不在限制之列;乌军总参谋部则要求完全静默,连侦察飞行都应中止。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停火沦为形式,双方阵地间距最窄处不足800米,零星交火根本难以监控。
特朗普政府的摇摆态度加剧局势动荡。自1月就职以来,这位共和党总统在乌克兰问题上展现两面性:公开场合承诺"24小时终结战争",私下却批准向基辅输送价值27亿美元的军火。鲁比奥18日的最后通牒暴露美方真实意图——他们需要可量化的谈判成果为选举服务。路透社获取的内部文件显示,华盛顿开出的"条款清单"包含15项具体要求,从能源设施停火到黑海航运安全,俨然搭建起微型马歇尔计划框架。
特朗普资料图
克里姆林宫的回应充满黑色幽默。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揶揄:"要是美国真能撒手不管,俄军炊事班都能解放基辅。"这种强撑的自信难掩莫斯科的焦虑,俄乌战线已陷入胶着,每月军费开支高达90亿美元。普京的停火提议被西方智库解读为"战场喘息",俄军需要时间重组遭受重创的南部集群,补充消耗殆尽的伊朗无人机库存。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危险信号。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指出,美国斡旋团队出现"三驾马车"现象——特朗普关注头条效应,鲁比奥着眼地缘博弈,特使威特科夫专注技术细节。这种分裂导致谈判方向飘忽不定,俄乌双方都难以捕捉美方真实底线。更致命的是,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拒绝承诺继续军援乌克兰,给基辅当局投下长达27秒的沉默震撼弹。
停火闹剧揭开了和平进程的溃烂伤疤。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停火生效前6小时突访前线,这种异常举动被解读为预防乌军突袭。而乌克兰国家安全局19日拦截的加密电报显示,俄情报部门正策划"复活节特别行动",试图在停火期间渗透哈尔科夫防线。这些暗流涌动的背后,是各方对谈判彻底失去信任的现实。
鲁比奥资料图
当基辅与莫斯科在停火定义上扯皮时,华盛顿的耐心正在归零。鲁比奥给谈判设定的"数日"期限充满玄机,这恰好是国会审议550亿美元援乌法案的关键窗口期。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共和党议员将斡旋进展与资金批准挂钩,要求每72小时汇报一次成果。这种将外交与内政捆绑的操作,使得俄乌和谈沦为美国党争的延伸战场。
战场硝烟与谈判迷雾交织出诡异图景。俄军控制区内的民生状况持续恶化,哈尔科夫面粉价格较战前暴涨430%,成为压垮平民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悄悄启动乌克兰重建基金,首批120亿欧元拨款附带严苛改革条件。这些现实压力迫使各方继续表演和平戏码,即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停火时钟从未开始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