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庭要注意:这种母亲,最容易养出“仇人型”儿女

你好呀,我是杨小浅~
-
01、导语在父母眼里,儿女如同清晨的第一道阳光,让人生充满希望。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但要明白,儿女是你生命的延续,但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
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经营,需要分寸感的。
有孩子的家庭要注意,一般这种母亲,最容易养出“仇人型”儿女。

我们镇上,有一个刘阿姨,家境不错。
结婚不久,她生了个儿子,丈夫,公婆和父母都高兴坏了。
由于她身体有一些问题,医生说她之后很难再孕,所以一大家子人都宠这一个孩子。
孩子小时候,家里的玩具一大堆,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要什么给买什么。
上学之后,也是动不动一双鞋就好几千。平板电脑、游戏机,应有尽有。
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学会了攀比。别的孩子有什么,他就要什么。
成年之后,开始要房,要车。那一年,家里的厂出了问题,实在是拿不出来多余的钱给他买上百万的车。
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家里人怎么也联系不上他。
这还不是最糟的,他走之前还借了上百万的钱,利息都很高,这些债都要她和老伴来还。刘阿姨一想到这些,后悔莫及。
《教父》中有一句话:“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作为母亲,再爱孩子,一定不是没有底线的予取予求。
没有底线地为了孩子牺牲和奉献,会让孩子变得叛逆,骄横,难以管教。成年之后闯出更大的祸,不懂得尊重、孝顺父母。
作为母亲,应该教会他独立,有好的人品,有一技之长。
让他有责任心,心智成熟,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反过来伤害父母。

很多父母,觉得儿女是自己的生命延续,他们的一切都属于自己。
所以,在人生路上,觉得安排他们的人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管儿女长多大,都觉得他们应该听从母亲的话。
作为母亲,只为儿女活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因为,她会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儿女身上。对儿女,有着十足的操控力。
儿女的事,什么都想管。
无论是上学,选专业,还是找什么工作,甚至找什么样的伴侣,都让儿女必须按照她规划的路线走。
儿女有自己的思想,想走自己的路,势必会和母亲对抗,成为仇人。
纪伯伦的散文诗《孩子》中有句话:“他们在你身旁,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都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的操控力越强,儿女的叛逆心就会越重。
如此,母亲付出再多,也只会让儿女感觉不到尊重,最终只会想远远地离开她。

作为母亲,如果不尊重儿女的选择,总是用否定的态度对待儿女,会破坏亲子关系。
因为,儿女感受不到尊重,会想摆脱她。
《仁心俱乐部》中有个十八九岁的小女孩,脑子里长了肿瘤。
她母亲一心让她艺考,告诉她必须要考上,以后当主持人,风光无限。
其实,她根本不喜欢当主持人。
母亲控制她的饮食,她喜欢吃的东西,母亲觉得不健康,从不让她吃。
她想做的选择,母亲也从不答应。
以至于,她考试时,病情发作,没有考上。她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望,觉得自己很失败,一时想不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好在有医生劝阻,让她选择了活下来。母亲,也无比的悔恨。
有些爱,是长了刺的玫瑰。
作为母亲,太过于爱自己的孩子,处处都干涉,舍不得放手,其实只会让儿女不成长,也会让他们没法做自己。
《原生家庭》中写道:“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作为母亲,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替他们做出选择,让他们按照你的想法去走未来的路。
儿女得不到尊重,他们会忍不住想远离你、逃离你。

人生之路,父母与儿女也是有缘分的,是需要维系与珍惜的。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作为母亲,爱孩子,要懂得进退。
该放手的时候,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由奔赴山海,过自己想要的一生。
-END-
小浅:一个热爱文字,钟情文字,码字十年的作家。业余生活,以字会友。余生,有你们相伴,生活定会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