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罕见对华示好,印度战略转向背后的中美博弈

国际 03-28 阅读:18 评论:0

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向中国递出橄榄枝的举动引发国际关注。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个长期奉行"战略自主"的国家突然调整外交政策,不仅主动派高级代表团赴北京磋商敏感议题,更在多边场合强调中印合作。这场外交转向的背后,既有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大棒的施压,也折射出印度对国际格局演变的深刻焦虑。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后,莫迪政府曾对美印关系寄予厚望。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首轮闭门会谈便给印度泼了冷水,美方强硬要求印度取消数字服务税、降低农产品关税,甚至威胁对印度钢铁铝材加征惩罚性关税。据《外交政策》披露,特朗普在会谈中直言:"印度是美国关税壁垒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面对美国"美国优先"政策的强势回归,印度2023年对美贸易逆差已扩大至327亿美元。为缓解压力,新德里近期单方面取消6%的数字广告税,削减杏仁、核桃等28类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但这种让步并未换来美方善意,反而促使莫迪政府加速推进"向东看"战略。

中印边境局势的实质性缓和为两国关系转圜创造条件。自2023年12月第21轮军长级会谈达成脱离接触协议后,中印已在实控线沿线建立5个缓冲区。印度《经济时报》称,这是两国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最具建设性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表态"中印关系决定亚洲世纪未来",莫迪更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强调"亚洲国家要有自主解决争端的能力"。这种政策转向在行动层面得到印证:印度不仅首次允许中资企业参与其太阳能招标,更在WTO框架下支持中国提出的数字贸易倡议。

印度战略调整的深层逻辑在于重构大国关系网络。据布鲁金斯学会分析,印度正试图在"四方安全对话"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寻找平衡点。在2024年上合峰会期间,印度代表罕见支持中方提出的中亚粮食安全合作计划,同时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库扩容。

这种"双轨外交"策略在经贸领域尤为明显。印度既加入美国主导的"印欧经济走廊",又申请扩大金砖国家本币结算机制。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印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12%,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这种经济现实迫使新德里重新评估其"去中国化"政策的可行性。

尽管莫迪政府的政策调整展现灵活性,但其战略不确定性仍存隐忧。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指出,新德里2023年以"国家安全"为由突击搜查在印中企的行为,导致中方直接投资骤降52%。这种"政冷经热"的悖论,暴露出印度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

当前国际格局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重组。对印度而言,在中美之间寻求战略平衡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正如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所言:"21世纪的大国博弈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种现实主义逻辑,或许正是解读莫迪政府外交转向的关键密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