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吃谷”受骗被入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财经 03-20 阅读:6 评论:0

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梳理并发布了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吃谷人”上当受骗难维权的问题赫然在列。这一问题的曝光,揭开了年轻消费者在购买“谷子”时所面临的巨大风险,消费者在面对新兴消费业态时应保持警惕。

2024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正式施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这一年里,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持续完善消费维权渠道,使得消费者的维权意愿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频繁曝光的商家侵权问题和消费者分享的依法维权经历,也反映了公众对正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增强。然而,部分事件中的商家侵权行为仍然反映出相关行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消费维权“难点”,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谷子”是时下不少年轻消费者对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特摄等领域版权作品衍生的徽章挂件、手办娃娃、立牌海报等周边商品的一种爱称。据媒体报道,近一年来,社交媒体上关于“吃谷”“谷子”的互动量已经突破了11亿次,这表明“谷子经济”已经成为当下年轻消费者中极为热门的一种消费现象。

然而,随着“谷子”市场的繁荣,与之相关的价格争议和纷争也层出不穷。一些消费者为了购买限量版或海外原版的“谷子”,不惜在社交平台上拼团购买,然而,这种购买方式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拼团团长跑路、消费者被骗等事件时有发生,使得不少“吃谷人”在发现上当受骗后,只能通过曝光账号、发避雷帖、封禁代购支付账号等方式来维权,但往往难以真正挽回损失。

在社交平台上,大量“吃谷被骗”的避雷帖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和支持,其中不乏消费者曝光拼团团长诈骗金额高达数十万元的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谷子”市场中的乱象,同时反映出年轻消费者在面对这类新型消费方式时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除了社交平台外,电商平台也成了“吃谷人”购买“谷子”的重要渠道。然而,电商平台上的“谷子”交易同样存在着诸多风险隐患。2024年2月,知名国内“谷子”代购网站“魔法集市”的海外运营商宣告破产,导致部分在该平台购物的消费者“钱货两空”,且面临着跨境维权成本高等困境。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电商平台购买“谷子”时要谨慎选择、多方比较,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谷子经济”的繁荣也引发了不少未成年人的痴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消费习惯,诱导他们冲动消费甚至借机诈骗,引发了家长的强烈担忧。针对这一问题,公安部网安局在2024年10月发布了《此类“谷子”不能“吃”》的文章,提示家长要警惕“谷圈”诈骗,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

针对“吃谷人”上当受骗难维权的问题,中消协在2024年12月也发布了消费提示,呼吁未成年人要理性“吃谷”,谨防消费陷阱。同时,中消协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谷子”时要理性认识其价值,不盲目攀比跟风、不过度消费,并警惕虚假宣传等消费陷阱。此外,中消协还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打击侵权行为;电商平台也应强化交易监管,打击假货和诈骗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吃谷人”上当受骗难维权的问题只是“谷子经济”繁荣背后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之一。随着“谷子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权行为等问题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谷子经济”的监管和引导,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