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订婚案现惊人反转?被告母亲怒控12名办案人员

推荐 04-04 阅读:18 评论:0

“他已经被关了22个月,可真相依旧没人说清”

一位母亲,抱着一摞卷宗,走进了检察院的大门。

4月2日早上,山西大同市人民检察院门口,出现了这样一幕安静却沉重的场景。

郑女士强奸案被告人席某某的母亲,递交了控诉材料,请求追责12名办案人员。

她的指控很直接:这些人涉嫌玩忽职守。

她说儿子的自由,是被“不完整的程序”拿走的。

这个案件曾引发大量关注。

2023年5月1日,山西阳高,一场普通的订婚仪式。

次日清晨,女子报警,称遭到强奸。

男方席某某随即被抓,案件旋即启动。

可就是在这短短几天的流程中,郑女士指出:“关键证据还没出,批捕决定就已经下来了”

她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控诉材料中详细列出时间线:5月9日,阳高县公安局请求批捕。

5月15日,阳高县检察院作出批准。

但5月19日,DNA鉴定意见才正式出炉。

也就是说,席某某是在关键鉴定未完成前就被定下了方向。

“这哪是全面审查这只是草率决定。”

郑女士还说,自己曾收到一份批捕通知书,但无人向她解释,定罪是基于什么证据。

等到后来,她才发觉,在那案卷之中,居然有大量的内容处于缺失状态。

程序是否完整?证据是否齐全?没人能给答案。

她质疑:如此严肃的刑事案件,办案人员为何如此草率?

“你们拿着国家的权力,却对一个家庭的命运这样随意”

更关键的是,案件已经进入二审阶段,可围绕程序合理性的问题,从未被正面回应。

她不是专业人士;而且她所提出的那些问题,竟然与所有人的底线紧密相连。

——司法程序,是不是可以被草率跳过

玩忽职守罪,是对公职人员责任心的最高指控之一,认定难度极高,但一旦坐实,影响深远。

郑女士的举动,不只是为儿子讨说法,更是对整个案件办理过程的一次“质问”。

在她的陈述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挣扎与无力。

她说:“我不是在跟谁作对,我只是在找一个清楚的交代。”

回看案件本身,细节仍存分歧,定罪仍有争议,但程序公正,始终应该是司法的第一道防线。

22个月的羁押期,换来的如果是程序漏洞,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重担。

郑女士的请求,目前尚未得到官方回应。

但她的声音,已经被越来越多人听见。

这不是简单的“申诉”

这是一次来自底层母亲对制度缺口的呐喊。

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关心的事——当权力可以轻易跳过程序,谁又能真正安心?

正义不能靠结果来定义,它首先必须有规则。

否则那些“本应被保护的人”,迟早会变成“需要被拯救的人”。

这起案件,我们会继续关注。也希望每一位正寻求答案的家属,都能最终等来那句——“我们负责”。

信息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