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成功试爆非核氢弹!真相却让人哭笑不得!
港媒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研究人员成功试爆了一枚所谓的“非核氢弹”。
并声称爆炸产生了一个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的火球,爆炸威力相当于TNT的15倍。
消息一出,各种媒体便炸开了锅。
更有甚者说,“这是能替代核武器的大杀器,以后打仗随便用,中国从此就无敌于全世界”。
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氢弹的原理是核弹。
如果氢弹没有核,那能叫氢弹吗?
深挖下去,事实正是如此。
港媒所谓的“非核氢弹”爆炸材料竟然是氢化镁。
可能大家不知道,氢化镁在高温下会分解,释放出氢气,接着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爆炸效应。
这种机制类似于温压炸弹,其原理是利用燃料在空气中扩散后引爆,产生高温高压的冲击波。
然而,氢化镁的爆燃温度,还不如现役温压弹使用的环氧乙烷和铝粉材料,性能上并无显著优势。
也就是说,所谓的“非核氢弹”和氢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再者,真正的氢弹是基于核聚变反应,需要原子弹爆炸提供极端高温高压条件,引发氢同位素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其能量释放级别为每千克数千万至数亿兆焦耳。
而氢化镁的爆炸是化学反应,能量仅为每千克数百万焦耳。
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至于说,爆炸威力相当于TNT的15倍,更是妥妥的噱头。
实际情况,却是火球持续时间是TNT的15倍,而爆炸能量密度仅为TNT的8倍左右。
而且,还是在特定条件下实验测得的理论值。
也就是说,想要制作成高能炸药,完全不可能实现。
原始论文中也明确提到,实验目的仅为验证氢化镁的爆炸特性,且装置规模仅相当于“大号炮仗”,与武器化应用相距甚远 。
然而,港媒却将其包装为“中国成功试爆新型大杀器”,完全忽略了论文中的限定条件。
《南华早报》作为西方资本控股媒体,长期通过“学术论文解读”包装中国科技进展,此次刻意关联“核武器替代品”概念,服务于“中国威胁论”叙事。
这种操作套路满满,早就不是什么新闻。
听起来挺高大上,实则误导性十足。
更离谱的是,国内外很多媒体,更是进行各种“添油加醋”的误导。
甚至部分报道将技术描述为“环保氢弹”或“无核污染超级武器”,并推测说它可能改变国际军事平衡,颠覆战争规则等等。
不过,也有理性的声音。
比如,俄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指出,这种武器更像是“拆弹专家+火焰喷射器”的组合拳:它能像温压弹一样抽干氧气,又像燃烧弹般用高温熔穿目标。
说白了,氢化镁技术只是常规武器的优化升级,算不上颠覆性技术,也没有“核级”的威慑力。
尽管如此,这项技术也有亮点。
据悉,制造成本仅为传统温压弹的千分之一。
更妙的是,陕西榆林的生产线已能年产150吨氢化镁,战时甚至可以像生产化肥一样批量制造。
这种生产能力,显示了该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上的潜力,可以为常规武器的低成本制造提供新思路。
所以,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我们,需要擦亮眼睛,理性辨别,不能被喧嚣的舆论所迷惑。
网友评论
-
2025-04-27 20:35:46
谁规定氢弹一定是核聚变炸弹,氢气炸弹也是氢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