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可不只讲了女排精神?
《夺冠》已经是去年的电影了,现在再拿出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甚至觉得些许无聊。
但不得不说的是,《夺冠》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内涵深远,很耐人寻味。
《夺冠》对于大家来说,了解最多的是其讲述的我国女排顽强拼搏,百折不饶、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的女排精神。
这是一种中国精神,更体现出了伟大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看着让人热血沸腾。
那么,除了女排精神外,从这部电影中,你还能看到啥?
一、努力真的很重要为什么把努力放在最前面呢?
那是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努力真的很重要。努力是你实现阶层跨越的重要途径,能够给人希望。
《夺冠》电影中,中国女排的最初的5连冠,以及后续时隔很多年后,再次在奥运会上夺冠,都离不开队员们的努力。
电影中郎平、朱婷等自身条件没达到标的情况下,到后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帮助球队取得胜利,也离不开她们的努力付出。
他们努力到筋疲力尽,即使练到全身没有一处好地方,也没有放弃,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一种绝对的热爱。
电影中的陈忠和,也一样,最初作为陪练教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教练,并带领球队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这些都是他努力获得的。
二、热爱让人所向披靡除了努力外,判断一个人能否在一个领域取得非凡成绩,最佳的标准是热爱。
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真正热爱的话,他是能够排除万难的,他是能够无条件的付出的,就像电影中的郎平一样,在年轻的时候,由于自己的身体不达标,不能进行正规训练,需要进行先进行体能训练。
于是,她就拼命的练体能,然后在其他人都走了的时候,在好友的陪同下,偷偷的训练,最后身体达标了,加上自己的努力,成为球队的主力,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带领球队取得胜利,这都离不开她对于排球的热爱与执着。
还有就是陈忠和,在刚进入女排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陪练教练,由于心中有道过不去的坎,表现的很不积极。
其后,在主教练袁伟民的开导下,以及后续参与到女排与男排的对抗中,看到女排的那份执着,逐渐想开了,甚至说出那句“只要女排能夺冠,要他做什么都行”的经典话语。
由于他对于排球的热爱,他在其后的很多年,都投入在女排的建设中,直到郎平回国执教时,为了中国女排,他都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郎平,支持中国女排,这是一种真正的热爱。
三、改革是改变最好解决办法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中国女排在5连冠,后续03年夺冠后,沉寂了很多年后,郎平的主动回归,给我国女排注入了新的希望。
郎平在面对中国女排的现状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改革,认为我国女排的训练跟选拔还是很多年前的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社会了。
于是,她开启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引入了国际教练团,采用全新的选人方式。
在新的训练下,女排出现了全新的气息,不过在即后续的比赛中,女排却表现出不好的成绩,郎平也遭遇到了很强的质疑。
面对质疑,郎平没有妥协,而是一如既往的采用新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变革,才有了后来在里约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并拿到最终的冠军。
时隔多年,能再次夺冠,站在世界的巅峰,这一切都离不开郎平的努力,都是她采用改革的成绩。
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改革或许是一条很好的脱离困境,摆脱泥潭的办法。
换一种方式思考,主动寻求变化,或许就会有新的生机。
四、信任是基石信任这话话题也是平常我们提的比较多的话题,也不算什么新奇事物了。
对于《夺冠》这部电影中,信任主要反映在郎平与陈忠和两个人身上。
首先是女排赴日本参加比赛的时候,郎平对于陈忠和成为教练的信任。
其次是郎平回国执教女排时,陈忠和的无条件支持,保持主动放弃竞选主教练,以及支持郎平的改革,这些除了个人友谊外,都离不开信任。
还有就是郎平在用人上,也选择信任,选用朱婷,并给与她鼓励,让她摆脱不自信,成为球队的主力,这很像当年袁伟民在比赛中,大胆选用郎平,最终夺得比赛的胜利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基于信任。
信任也正好代表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情感,父母、子女、夫妻、情侣、朋友、合作伙伴之间都离不开信任。
以上大概就是对《夺冠》的一些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