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常务副皇帝”胤祥一支爵位继承图

搞笑 04-26 阅读:672 评论:1

铁帽子王是个能一代代传下去的爵位,它比普通亲王待遇好、特权多。一般爵位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次承袭,承袭者的爵位都会比被承袭者低一级。举个例子,如果老爸是亲王,那儿子继承时就变成了郡王,再往下传,就变成了贝勒。

清朝总共有12位被称为“铁帽子王”的王爷,他们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在这12位王爷里头,有8位是在清朝刚建立时,因为打了好多胜仗而被封王的皇室亲戚。这八位王爷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还有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剩下的四位王爷呢,他们是在清朝中晚期因为立下大功而被封王的,这四位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和庄亲王奕劻。

今天咱们聊聊怡亲王胤祥。这家伙,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崽儿。康熙老爷子走了之后,1722年,皇四子胤禛坐上了龙椅,胤祥就被封了和硕怡亲王。提到这位亲王,大家估计都挺熟,特别是在那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头,他那侠肝义胆的“侠王”形象,简直刻进了观众心里。

雍正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我的老弟怡亲王,那真是天赋异禀,聪明得不得了。像什么礼乐、射箭、驾车、书法这些儒家玩意儿,他只要学过,都能玩得出神入化,别人根本比不上。但他这人特别谦虚,总说自己学问不够,从不留什么手稿。结果他一走,王府里连他的作品影子都找不着了。”这话就是说,怡亲王胤祥天赋极高,学啥都快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他太谦虚,不留作品,去世后王府里都没留下他的笔墨。雍正对这位十三弟的宠爱,那可是出了名的,所以老十三在民间被叫做大清的“常务副皇上”。他当过大臣,参与国家大事,还管过京城周边水利农田的事儿,连西北的军事他也插手。据说,有次大臣给雍正上奏章,雍正第一句就问:“胤祥对这事怎么看?”

真是命运弄人,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怡亲王胤祥离世了,享年44岁。他被供奉在太庙里,皇上赐给他“贤”这个谥号,还在前面加了块匾,写着“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更特别的是,雍正帝还特意把他名字里的“允祥”改回了“胤祥”,这在清朝,可是大臣里唯一一个不用避皇帝名讳的例子。

胤祥走了之后,他的爵位就传给了第七个儿子弘晓,然后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去了。不过呢,大家看图的时候估计会有不少疑惑,所以我得在这儿跟大家详细唠唠。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的行宫里头驾崩了,临终前他指定载垣、肃顺等八个人当顾命大臣,辅佐同治皇帝。结果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一合计,想让大臣们上书说太后应该垂帘听政,但这八位大臣不买账。于是慈禧太后就联手恭亲王奕?他们搞了个政变,胤祥的后代怡亲王载垣他们几个就被赐死了,这事儿在历史上叫“辛酉政变”。政变之后,载垣的爵位被贬成了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就换成了弘晓的玄孙载泰来继承。一直等到同治三年(1864年),怡亲王的爵位才又给恢复了。

说说这位英勇无畏的侠客老十三,大家心里怎么想?来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吧。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7 00:19:26

    恭亲王叫什么小编你不知道吗?还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