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岁的周有光:我的长寿之道

历史 04-01 阅读:0 评论:0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总是一致的,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老叟,说起延年益寿,谁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来,可孰是孰非难以定论。

著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就是一位长寿老人,他在112岁生日的第二天与世长辞,结束了他漫长、曲折、精彩的人生之旅。

这位跨越百年岁月的老人,除了在金融经济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语言文字方面摘得累累硕果之外,最引人深思的当是他的长寿之道,他究竟是如何打破算命先生“活不过35岁”的预言,成为百岁老人的呢?

影响周有光一生的女人们

周家祖上也曾是江苏常州的名门望族,在当地有不小的影响力。

清朝时,周有光的曾祖父还在朝为官,家族经营多个种类的生意,包括棉纺、织布、当铺等,积累下丰厚的家产。

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军苏南之战”席卷,当地无数实体产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周家也未能幸免。

当时,周有光的曾祖父捐出全部家产支持清军守住常州,可是最终没能如愿。常州城被攻破之后,曾祖父投河自尽,偌大的周家瞬间倾塌。

周家虽倒,但读书人的风骨犹存。晚清时期,周有光的父亲周保贻饱读诗书、才华横溢,长路迢迢赶去参加科考,想通过做官改变家族命运。

行船经过江阴时,遭遇狂风巨浪,差点命丧于此。

周保贻因为被这突如其来的危险事故吓出了病,考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名落孙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可悲可叹,周保贻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好在他也没有因此郁郁难解,干脆断了这仕途之心,回乡教学去了。

想来周有光从容豁达的性格,也受到父亲极大的影响。

1906年,周有光出生了,那时候父亲周保贻已经娶了好几房姨太太。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周保贻教书的收入并不高,难以维系整个家庭的运转,周氏夫妇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终婚姻走到了尽头,周母带着体弱多病的周有光搬去了苏州。

周母虽然识字,但仅限于能看书,这位旧中国传统女性智慧、大度,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周有光重要的性格养成。

因为幼年时就经历了家族的衰落,周有光面对世事变故的能力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种天然优势支撑着他在余生的风浪中都看轻看淡,不为世俗所累。

周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周有光长大,可家境贫寒还是给这对母子出了不小的难题。

周有光中学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收到了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一是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可以免交学费,还有一所是号称当时“最好的大学”的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学期的学费高达200多银元。

周有光枕着两份通知书,夜夜难以入眠,圣约翰大学无疑是无数学子可望不可即的好学校,如今与它近在咫尺,中间却隔着高昂的学费难以负担。

纵有千万般不舍,他打定了主意要去读免费的师范学校。

当时,周有光的三姐在上海教书,得知此事心急如焚,可是她也拿不出什么钱财帮助弟弟,整天心事重重。

同事朱毓君最先发觉了她的反常,追问之下,才明白了周家的难处。

朱毓君知道考取圣约翰大学实属不易,要是因为学费问题放弃太过可惜。

热心肠的朱毓君火速联系母亲,她的母亲出身江南富庶家庭,最终当掉了一皮箱的嫁妆才为周有光凑齐了学费。

1923年,17岁的周有光带着他们的希冀踏上了前往圣约翰大学的列车。

“是上帝把我遗忘了”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社会动荡,工人学生们罢工罢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运动。

圣约翰学校的校长倾向于帝国主义,不允许学生们参加游行。

虽然来这所大学读书的机会非常不易,但是这并不能与民族大义相提并论,他选择与全校中国师生一起离开大学,以此表达对抗帝国主义的决心。

在华侨的资助下,光华大学成立起来,这群热血青年得以完成学业。

周有光从光华大学毕业不久,就收获了爱情,爱人叫张允和。

不同于周有光家境贫寒,张允和出身于安徽的名门望族,在“合肥四姐妹”中排行第二,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她的父亲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在此就读期间,结识了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两个青春年华的姑娘一见如故,常常相约玩耍。

一来二去,张允和与周有光也熟悉起来。

周有光从光华大学毕业时,张允和刚离开苏州来到上海求学,他们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周有光年幼时身体不好,张允和自小也身体虚弱,他们结婚时,曾有算命先生断言“活不过35岁”。

两人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非常默契地一笑置之,他们一致认为命运还是由自己决定的。

结婚后,他们夫妻二人开始相互监督、戒烟戒酒,不吃补品、油炸食品,饮食作息也规律起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平淡的日子经营得风生水起。

周有光和张允和生儿育女,共同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互陪伴相互慰藉,战胜了大大小小的病魔,共同养成了乐观、豁达的心态,将生死看得非常平淡。

即使在文革那荒唐的十年中,周有光饱受摧残,但他还是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来要求自己。

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环境如何恶劣,时局多么不利,周有光和妻子都能在逆境中寻求希望,从不放弃。

因为不计得失,所以心态平和,这对伉俪之深的夫妻穿过百年岁月,面带着微笑老去。

周有光总是调侃自己:“我是被上帝遗忘了。”

夫妻二人打破了算命先生“薄命”的预言,得以长寿,张允和活到了93岁,周有光活到了112岁,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

结语

周有光的人生以弱开始,以漫长、充实而结束,在百年岁月里,他发光发热,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回顾周有光112年的漫长人生,起落沉浮是家常便饭,磨难困境如履平地,他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不认为自己来日方长,也没有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于他而言,过好眼下才是正事,这就是他的长寿之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