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铁杆粉丝,辽国皇太子耶律洪基,扮成使者被宋仁宗识破
耶律洪基对宋仁宗赵祯尊崇备至,自幼年起便对其怀有深深的倾慕之情。在身为太子之际,耶律洪基乔装为使者的随员,意图潜入宋朝,一窥汴梁的昌盛之景。然而,此行径未能逃过宋仁宗的洞察。宋仁宗旋即将其传召入宫,予以训诫教导,并赐予诸多赏赐。
于金庸所著《天龙八部》之读者而言,书中情节广为人知。书中,萧峰(乔峰)在机缘巧合下擒获了出猎的耶律基,二人经此接触,彼此惺惺相惜,遂结为异姓兄弟。后续,萧峰方知其身份为耶律洪基。彼时,耶律洪基统治下的辽国国内出现叛乱,萧峰凭借自身能力助力耶律洪基成功平定内乱。作为嘉奖,萧峰获封南院大王之职。需指出的是,南院大王这一官职,于辽代主要负责管理境内汉人州县相关事务,且依辽代规制,此职通常由耶律氏家族成员出任,鲜少授予外姓之人。
耶律洪基身为帝王,笃信孔孟之道,于经史典籍浸淫颇深。其性情宽和仁厚,秉持怀柔之策,对兵戎之事讳莫如深,且摒弃严刑峻法、滥杀之举。尤为突出的是,他对宋仁宗怀有极度崇敬之情,几近奉若圭臬,在言行举止间皆以宋仁宗为楷模。为效仿宋制,他于京城设立国子监,并兴修孔庙,每年郑重举行祭孔大典,以彰显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于国子监,诸生研习四书五经。彼时,统治者亦诏令翰林学士前往国子监阐释《五经》。不仅如此,统治者偶亦亲临课堂听讲。一日,经筵官讲授至“夷狄之有君”时,因避忌之故,欲略过此句。然耶律洪基则称:“上古之际,边陲之地民人未受礼法熏陶,故以‘夷’称之。今朕尊崇文化,礼仪之盛,不逊于宋,何须避讳?但讲无妨。”
耶律洪基崇尚学识、进取向上,其以宋仁宗为典范,推行科举制度于全境。该制度打破种族限制,广泛接纳各方士子参与。起初,科举考试以两年为一周期举行,后经调整,变更为四年一试。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耶律洪基全面借鉴宋朝规制,分设进士科、明经科以及律学科等。
在耶律宗真主政期间,册立耶律洪基为皇太子。彼时,耶律宗真以“大哥”尊称宋仁宗,并时常致信,言辞恳切地表达希望获赠宋仁宗画像,以慰藉对其的思念之情。然而,宋朝朝臣虑及耶律宗真可能对宋仁宗画像怀有不良图谋,故极力谏言宋仁宗,万不可应允此项请求。
宋朝数次拒绝相关请求,身为皇太子的耶律洪基对此颇为愠怒。出于强烈的探究欲,他决意亲赴宋朝一探究竟。于是,在某次出使宋朝之际,耶律洪基乔装为使者的随员,一同前往汴梁城。此前,他虽屡闻使者描述汴梁城之繁华盛景,然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故而此番他欲以亲身所历,真切领略汴梁城的繁荣风貌。
当使团人员行至河北雄州(现称雄县)时,宋朝的情报人员敏锐察觉,于使团之中竟隐匿着辽国皇太子。旋即,这一关键情报以最快速度呈递给宋仁宗。
雄州白沟驿,乃辽宋两国使者迎来送往之要地。当辽国使团抵达此地,便会向宋朝负责迎接的官员呈交出使人员名录,其中详尽包含正副使的官阶、年龄以及出使缘由等关键信息。彼时,耶律洪基以随从身份置身于使团之中,然而,使团众人对其皆毕恭毕敬。此异常情形,引发了宋朝接待官员的疑虑。经多方查访,并暗中向曾与耶律洪基接触之人核实,方知其真实身份为辽国皇太子。接待官员遂即刻将此情况奏报朝廷。鉴于辽国未主动表明耶律洪基身份,宋朝亦暂不予以揭穿,秉持着只要其行为无悖于法纪,便任其前来的态度。
抵达汴梁,眼前繁华盛景令耶律洪基心生倾慕。彼时的汴梁,呈现出一幅昌盛繁荣的社会图景,这一景象深深触动了耶律洪基。他不禁感慨,即便于宋朝仅为宋仁宗身边执鞭捧盖的小小侍卫,亦觉欣然。此后,耶律洪基铸制两尊印制佛像,并于佛像背面镌刻“愿后世生宋国”之语,足见其对宋朝的向往之情。
宋仁宗在位期间,曾特意传召彼时身为辽太子的耶律洪基入宫,还安排其觐见皇后。召见过程中,宋仁宗以丰厚赏赐赠予耶律洪基。待耶律洪基辞行之际,宋仁宗执其手郑重叮嘱:“我朝与贵国情谊深厚,宛如一家。日后务必铭记两国所立盟约,以黎民百姓福祉为首要考量,切不可致使生灵遭受涂炭之苦。” 据《邵氏闻见前录》记载,辽主尚为太子时,混入辽国使者队伍进入宋境,雄州地方官员获悉后秘密奏报朝廷。宋仁宗遂将其宣召至宫廷内室,安排与皇后会面,并以高规格礼仪相待。此举动令耶律洪基深受触动。
耶律洪基即位之后,再度向宋仁宗求取画像,此次宋仁宗欣然应允。待宋仁宗驾崩之际,消息传至辽国,耶律洪基执宋朝使臣之手,面露难以置信之色。旋即,他悲恸涕零,感慨而言:“宋辽两国睦邻四十有二年,刀兵不兴,实赖仁宗皇帝之宽厚仁德。”彼时,辽国朝堂之上,群臣亦皆悲恸,相拥而泣。耶律洪基旋即决议,于辽国境内为宋仁宗修建衣冠冢,以表缅怀追思之情。自此而后,每逢宋仁宗忌辰,耶律洪基皆虔诚斋戒一日,用以寄托悼念之意。
宋神宗在位之际,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对宋朝使者言辞恳切地表述:“朕年少之时,于应对大国之仪节方面,或许有所疏失。幸得宋仁宗以宽宏之心,格外留意且予以优容。朕念及于此,深感无以为报。自宋仁宗驾崩之后,我大辽敬奉其御容,一如对待本朝祖宗。”言罢,不禁潸然泪下。
宋仁宗堪称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仁君典范,其以宽仁为怀,无论对本朝子民,还是外邦之民,皆一视同仁,彰显出非凡的包容气度。在其长达四十二年的统治期间,社会稳定,民生安乐,有宋一朝,能获百姓深切怀念者,宋仁宗当仁不让。元朝脱脱主持编纂《宋史》时,对宋仁宗给予高度赞誉,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不仅如此,辽道宗耶律洪基对宋仁宗亦怀有真挚且发自内心的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