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羽的一句话让崔业的人生彻底转变。

体育 04-08 阅读:1 评论:0

崔业站在围棋课堂前,看着眼前嘻嘻哈哈的学生们。

这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他们的老师,而更像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

有人拿着棋子敲打着桌面,有人和旁边的人聊起了八卦,崔业几次清了嗓子,但无人理会。

不远处的角落,贴着一张围棋比赛的海报,上面写着“冠军:崔业”。

可连这张海报,也受到了命运的嘲弄,被扣留在墙上,奖杯和奖金自然也不再属于他。

崔业这时想起了王红羽的那句“输了就是赢了”,心里五味杂陈。

崔业的围棋人生原本平凡

崔业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围棋老师,虽然围棋天赋惊人,但并没有钱,也没有人脉,更没有资源来提升自己的位置。

他总是郁郁不得志,遭受众人排挤。

无论是做人还是下棋,他似乎永远处于劣势。

围棋却是唯一能让他找到尊严的地方。

他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方寸之间的棋盘展开。

每天,他在教室里教学生们如何落子、布局,如何攻守之间找到胜算。

虽然能在围棋上取胜,但现实给他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

生病的儿子需要巨额医疗费,这让他意识到,仅仅能赢棋是远远不够的。

王红羽的一句话:棋盘内外的输赢

王红羽说的这句“输了就是赢了”贯穿了整部剧,而崔业第一次意识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儿子患病需要大量医疗费的时候。

为了证明自己,不愿向哥哥崔伟低头,崔业选择独自承担这一切。

同时,他存款太少,无法支付医疗费用。

于是,他第一次放下了自己对围棋胜负的执念,在和企业家王红羽的对弈中故意输了棋。

这个看似普通的输棋,却让王红羽对崔业刮目相看,还因此给予他一笔“教育赞助”。

崔业发现,输棋并没有让他失去什么,反而得到意外的好处。

而他以前坚守的必须赢棋的理念,并没有给他带来实际的胜利。

崔业在生活中的困境与抉择

崔业不仅在围棋比赛中胜败参半,在生活中更是遭遇了各种困境。

他不善言辞,不懂交际,几乎没有朋友。

在事业上,即使拿下比赛冠军,也只是个边缘化的人物。

奖杯和奖金被学校截胡,学生们不听话,上课捣乱是常有的事。

家庭中,他一直生活在哥哥崔伟的阴影下。

哥哥是刑警队长,光环与崔业的暗淡生活形成强烈对比。

身边的人都追捧哥哥,连他的儿子也把哥哥当成榜样,母亲视哥哥为家庭的顶梁柱,忽视了崔业的感受。

在婚姻方面,他和妻子的关系也很差,因为他的前途不明朗,无法给妻儿提供保障。

这些种种压力,让崔业成为一个游离在幸福边缘的透明人,没有人在意他的喜怒悲哀。

《棋士》对输赢本质的深刻剖析

在《棋士》这部剧中,一再强调输赢的本质,并通过王红羽的那句“输了就是赢了”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红羽作为一个深谙其中道理的成功人士,用这句话提醒崔业:输赢不仅在棋盘上,还在生活中。

适当的退让和妥协,才能让人生柳暗花明。

而这句话的潜在意义是,在利益纠葛下,输掉自尊和面子,换取现实利益,是一种合理化——对于崔业来说,即便输棋是技术上的问题,也被人情世故包围。

他从被动输棋到主动执棋,策划犯罪,只为了输掉一次棋局,能在生活中赢得更多。

这句话成了他黑化的催化剂,将围棋规则异化为作恶工具。

结尾:现实里的输赢哲学

《棋士》不仅通过一句“输了就是赢了”揭示棋盘内外的输赢哲学,也在展示现实中的人情世故。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迫接受各种不合理的现实,试图通过妥协来换取我们认为的重要利益。

但是,这种用降低底线来换取好处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面对困境,像崔业一样,被迫做出艰难的选择。

虽然他黑化的结果不值得提倡,但其中的输赢哲学却值得我们反思。

如何在现实中把握胜负的尺度,如何在公平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问题。

人生是更大的棋局,适时放弃一部分,或许能换取全局优势。

输棋赢得现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否则终将陷入“赢了世界,输了自己”的悲剧。

这样的哲学,才是《棋士》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