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求撤销关税,特朗普公开发言

军事 04-22 阅读:25 评论:0

据报道,美国政坛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权力与资本的博弈。曾被视为特朗普“亲密盟友”的全球首富马斯克,因关税政策与总统彻底闹掰,两人的“塑料友谊”在白宫会议的公开交锋中画上句号。

马斯克(资料图)

时间回到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马斯克曾是特朗普竞选的“头号金主”,豪掷1.19亿美元助选,并将社交平台“X”打造成右翼宣传阵地,为特朗普胜选立下汗马功劳。投桃报李之下,特朗普任命马斯克担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赋予其裁员和削减开支的权力,试图将硅谷的高效管理模式植入政府体系。彼时,两人频繁同框,马斯克甚至戴着印有“特朗普永远正确”的红帽子出入内阁会议,一度被视为“救世主”搭档。

然而,这段看似紧密的合作关系在2025年4月急转直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成为矛盾导火索。该政策不仅导致美国七大科技股市值在4月3日至4日暴跌中蒸发1.6万亿美元,马斯克个人净资产两天缩水超300亿美元,更直接冲击特斯拉全球供应链——原计划从中国运往美国的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和Semi电动卡车零部件运输因高额关税被迫暂停,特斯拉在美生产计划受阻。

面对切身利益受损,马斯克开始公开表达对关税政策的不满。4月5日,他在社交平台“X”上炮轰特朗普的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称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件坏事”,批评其因自负而缺乏智慧;同日,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线上活动中呼吁欧美建立零关税自由贸易区。4月7日,马斯克直接向特朗普发出撤销新关税政策的呼吁,却遭总统当场拒绝。特朗普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后公开表示,无意暂停关税政策,坚持“强行执行关税与谈判并行”的策略。

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碰了钉子的马斯克并未妥协,同日在社交媒体分享已故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视频,借视频中“一支铅笔的制造需全球合作”的理论,暗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的荒谬。这一系列举动被视为对总统权威的挑战,也让两人关系降至冰点。

矛盾的激化在白宫会议上达到顶点。据报道,未被邀请的马斯克擅自闯入内阁会议,却遭特朗普当众嘲讽:“我不需要马斯克帮我做任何事,他能在这儿只是因为我恰好喜欢他。”现场氛围尴尬至极,马斯克坐立不安,笑容牵强。此举被解读为特朗普试图在政治上与马斯克“划清界限”,释放出“不再需要科技大佬背书”的信号。

事实上,两人的分歧早已埋下伏笔。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改革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其团队因误将系统中“360岁领取人”视为贪腐证据,匆忙解雇大批保密员工后又不得不重新聘用,暴露对政府运作的生疏;承诺的2万亿美元预算削减目标最终缩水至1500亿美元,引发公众对改革成效的质疑;“特殊政府雇员”身份无需面对国会监督,更招致民主党批评。而特朗普坚持的“美国优先”政策,与马斯克主张的全球化商业逻辑根本冲突——前者追求政治筹码和本土保护,后者依赖全球供应链和自由贸易。

雪上加霜的是,马斯克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在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选举中失利,加上其团队被曝疑似干预投票系统,进一步加剧了特朗普的不满。此时的马斯克,从大选时的“助力器”沦为政治“负担”,特朗普转而寻求更坚定支持其贸易政策的合作者。

值得关注的是,马斯克的遭遇折射出美国政治与商业的复杂博弈。即便贵为世界首富,在华盛顿的权力游戏中也难以挣脱“利益优先”的规则。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言,当商业逻辑试图影响政治决策,注定要面对官僚体系的惯性与政治利益的权衡。而特斯拉在中国的境遇,更形成鲜明对比——2019年上海超级工厂“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速度,40%-50%的全球产能占比,无不彰显中国营商环境对企业的滋养。反观美国,关税政策不仅损害本土企业,更引发民众抗议,甚至出现火烧特斯拉的极端事件,欧洲市场销量也因抵制下滑,凸显“美国优先”的短视。

马斯克(资料图)

如今,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职位岌岌可危,特朗普暗示其“未来几个月内离开现职”。这场从蜜月到决裂的政治戏码,本质是权力与资本的阶段性合作——当资本无法再为权力输送利益,曾经的盟友便成弃子。而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冲击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印证着“与世界为敌终将孤立自己”的现实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