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诚临终前留下一张纸条,妻子看后大惊失色,他说了什么?

推荐 03-28 阅读:0 评论:0

1965年3月,老蒋的左膀右臂之一,一直坚定追随他的大将陈诚去世了。

陈诚的遗言只留下了66个字,然而这66个字却让蒋经国忌惮不已。蒋经国甚至向老蒋谏言,不要向外发布陈诚的遗言。

陈诚留下了什么样的遗言?

【备受宠爱的武将】

众所周知,老蒋用人有三大原则:浙江同乡、黄埔或保定出身、对自己忠诚。在黄埔军校培养的人才没出头之前,他用人都是优先用保定军校的人。

因为他也曾经在保定军校读过书,所以保定军校的人是他的同学或学长、学弟。

就像他做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之后,用的就成了自己的学生一样。学生和校长的关系,在老蒋看来比同学之间的关系更牢靠。

而老蒋的这三个条件中,很多人只符合其中两个,符合三个的人少之又少。这三个条件都符合,那就真的是备受老蒋宠爱了。

在国民党那么多人中,老蒋的文胆武将非常出名。其中的武将陈诚,就是三个条件都符合的人。

陈诚毕业于保定军校,后来受到老蒋赏识来到黄埔任职,又是老蒋的浙江同乡,对老蒋忠心耿耿。所以尽管他多次犯错,老蒋都愿意保他。

陈诚出生在浙江省青田县一个普通人家,自幼聪慧好学,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也很优秀。

他家里虽然世代务农,但他的父亲陈希文做过高小校长,学习过先进思想。为了让儿子摆脱务农的家族命运,陈希文在儿子上学一事上非常坚定。

陈诚小时候体弱多病,虽然聪敏好学,但因为身体不好一直不能去学堂。为了让儿子不弱于人,陈希文经常亲自教导他。

陈诚虽然上学比较晚,但他因为启蒙早,所以课程对他来说都很轻松。每当放学之后,他就跟着朋友上山砍柴、打猪草。

这样时间长了,他的身体慢慢地也变好了。不过他的性格争强好胜、调皮倔强,遇上事情喜欢硬刚到底。因为性格调皮,他经常和朋友产生冲突。

男孩子们有时候打打闹闹很正常,但陈诚每次打架就一定要打赢,绝对不服输。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所以他经常被父亲责骂。父亲觉得他太顽劣,迟早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所以他读完高小之后,父亲就不打算继续让他上学了。

父亲打算培养弟弟,让弟弟上初中,让他在家打理小生意。但陈诚读过书,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投笔从戎】

所以他瞒着家人在家复习了一年,然后步行一百多里来到丽水,报考了莲城书院并被师范顺利录取。

他顺利考上了中学,这下陈希文就算不想让他上学也不行了。在学校的时候,陈诚接触到了很多体育器材,并且非常爱好运动。

他的单双杠、木马、排球等运动非常拿手,甚至还得过单杠比赛第一名。等从师范毕业之后,陈希文所在的学校知道他体育不错,当时学校正好缺一名体育老师,就劝陈希文让儿子来学校上课。

但陈希文害怕被人认为他在“以权谋私”,所以直接拒绝了。

陈诚在家无所事事,顿感前途无望。后来他来到杭州暂住,准备找找出路。就在这时,他遇上了杜志远。杜志远和陈希文是好友,陈诚就想跟着杜志远。

当时杜志远是国会议员,提携陈诚还是很简单的。但他并没有给陈诚直接安排工作,而是将他带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之后,陈诚就想报考保定军校。但他个子矮小,而且之前从没接触过军事,所以考试成绩很差,直接就被刷下来了。

没办法,他只能求杜志远帮忙。杜志远觉得他有大志向,所以亲自给他打通关系,让他以备取生的名义进了保定军校第八期。

不过陈诚可不是步兵科的,他是炮兵科的学员。

1922年,在保定军校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浙军中。不过在浙军中干了两年,也只干到了排长,他觉得自己很难出头。

正好在直皖战争的时候他去过广州,而当时广州那里准备组建新军,他决心南下广州。

来到广州之后他投奔了邓演达,并且顺利成为了孙中山元帅府的警卫。

也就是来到了广州,才开始了他和老蒋的缘分。和老蒋认识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孙中山受伤住院,老蒋来医院慰问伤员。

得知陈诚也是浙江人,老蒋对他的态度热络了很多。

【毁誉参半】

陈诚能在广州站稳脚跟,和邓演达息息相关,因此他一开始也是追随邓演达的。但到了后来,老蒋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好,他就成了老蒋的心腹。

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老蒋就对这个小个子同乡多有照料。所以老蒋背离革命之后,陈诚选择了站在他那边。

当时陈诚的很多好友和师长,因为对老蒋失望,所以选择了卸甲归田。但陈诚没有,他认为老蒋的坚持是正确的,所以他选择追随老蒋。

等到老蒋宣布继续北伐的时候,陈诚在战场上的表现更是非常亮眼,这让老蒋对他越来越信任。

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在国民党内成为了中将警卫司令,甚至还在党内形成了自己的军事集团。

但陈诚的辉煌履历,从围攻我军的时候就变了。在对我军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围攻中,陈诚都是主力。然而在这两次行动中,他都遭到了大败。

当时陈诚遭到了各方同僚的攻讦,何应钦更是大骂陈诚饭桶。老蒋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不得不对陈诚进行降级、记大过的处分。

但蒋陈关系非比寻常,所以第五次围剿开始的时候,陈诚已经官复原职了。

除了围剿我军,陈诚还帮助老蒋平定国内各处势力,是老蒋最为倚重的战将。抗战刚开始的时候,陈诚坐镇上海,负责指挥淞沪会战。

也是他向老蒋提出空间换时间这个概念,为国民党的抗战定下主要基调。后来他还指挥了武汉会战,坐镇陪都门户。

虽然国军在正面战场上失利不少,但老蒋从未因此责怪过陈诚。抗战胜利之后,他担任老蒋的首任参谋总长,致力于建立各种完善的军事制度。

后来备战开始,老蒋将他派到东北,但他却在东北打了大败仗。老蒋将卫立煌派了过去,将陈诚调到了台湾。

老蒋当时就已经预感到战场形势不利,他需要给自己准备一条退路。但他没办法亲自去台湾,所以只能将心腹陈诚派过去,让他整顿台湾。

陈诚也没有辜负老蒋的信任,将台湾打造成了老蒋的后花园,让老蒋在内战失败后成功退回台湾。

到了台湾之后,老蒋就打算将自己手中的权利传给长子。但陈诚是老蒋的心腹老臣,蒋经国上位后经常和他有分歧。

再加上陈诚在台湾威望很高,根基又深,经常受到蒋经国的猜忌。老蒋一味在二人中间和稀泥,陈诚也知道自己应该退了。

所以他主动提出辞职休养,卖了蒋氏父子一个好。

1965年,陈诚被查出肝癌晚期,人已经快不行了。在临终之前,他留下了自己的遗嘱,交给了自己的夫人。看到他的遗嘱之后,夫人大吃一惊。

他的遗嘱只有六十六个字,字字都体现了他对三民主义的敬仰和热爱。

蒋经国看了这份遗嘱之后非常吃惊,因为这份遗嘱如果直接发布,恐怕会产生巨大的舆情。

陈诚的离世,对老蒋也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已经如此年迈,当年的心腹也已经离自己而去,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再也实现不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