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桃听障儿童滑雪公益项目纪实

娱乐 04-13 阅读:0 评论:0

吉林省北大湖滑雪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听障儿童,在冬奥冠军徐梦桃和志愿者团队的带领下,开启了人生第一次滑雪体验。这个名为"静默的雪精灵"的公益项目,由徐梦桃发起并全程参与设计,专门为听障儿童打造无障碍滑雪课程。当孩子们戴着特制的振动护目镜(通过光信号转换触觉提示)成功滑下初级道时,徐梦桃蹲在终点线,用手语比出"你们是最棒的",雪花落在她湿润的眼睫上,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无声世界的冰雪密码

项目团队耗时半年研发的"五感教学法"成为最大亮点:用不同颜色的标志物区分雪道坡度(红色代表制动,绿色代表滑行),通过振动手环传递教练指令,甚至开发出"味道标记系统"——柠檬味喷雾提示左转,薄荷味提示右转。徐梦桃在训练日记里写道:"当9岁的玲玲第一次不用搀扶完成S型滑行时,她不断指着自己的心脏位置,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超越语言的成就感。"最动人的是结业仪式上的"静默表演",孩子们用自编的雪地舞蹈表达喜悦,徐梦桃跟着节奏一起摇摆,滑雪板在雪地上划出的弧线宛如跳动的音符。

从受助到助人的爱心循环

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志愿者队伍中有5名曾是听障运动员。23岁的王磊(人工耳蜗植入者)负责器材调试,他用手语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踩的滑雪板,和我当年夺冠用的是同款。"徐梦桃特意保留着训练中磨损的雪杖,在杖身刻上每个孩子的名字:"这些划痕比金牌更珍贵。"更令人惊喜的是,结营后三个月,有6个家庭自发组建了听障儿童滑雪社团,北京冬奥组委得知后捐赠了专业设备。正如徐梦桃在项目纪录片中所说:"雪场没有障碍,只有还没被发现的可能。"

雪地上的平等对话

项目开展以来,已有120名听障儿童受益。最新研发的"智能雪镜2.0"能将声音实时转化为文字投影,甚至可识别教练的方言。在哈尔滨站的活动中,徐梦桃带着孩子们用雪堆搭建"梦想话筒",每个人都在"话筒"前用手语分享感受。10岁的浩浩在日记里画下这一幕:大大的雪人戴着助听器,身旁是笑出酒窝的徐老师。这个冬天,这些曾被静默包围的孩子,在雪地上写下了最喧闹的生命诗篇——用划破寒风的滑行轨迹,用腾空跃起的雪浪,用融化了所有隔阂的真诚笑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