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和老伴获得200万补偿款,对我们不闻不问的5个子女,都来了
这五个孩子,平日里各自忙活,难得回家一趟。大儿子刘明开了个小饭馆,成天油烟缭绕;二女儿刘雪在镇中学教书,备课批改作业忙得团团转;三儿子刘青在城里上班,早出晚归;四儿子刘亮跑长途货运,一年到头不着家;小儿子刘峰做电商,整天对着电脑屏幕。往常过年过节,想聚齐一桌都难,如今这巨款一到账,孩子们倒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地回来了。
刘明拎着两斤苹果,人还没进门,声音先到了:“妈,钱到账了吧?”他眼神像鹰隼似的,紧盯着老母亲的脸,仿佛要从她脸上看出钱的具体数额。老母亲正在菜园里侍弄小白菜,闻言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手里的小锄头却停顿了一下,内心五味杂陈。这儿子,多久没登门了?怕是没这笔钱,过年都未必能见上一面。刘庭坐在屋檐下,默默地抽着旱烟,长叹一口气,仿佛在说:都来了,都来了啊……
老两口心里明镜似的,这钱的事儿,瞒不住。两百万,对他们来说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可对孩子们来说,却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们回到这个许久未踏足的家。
没过几天,五个子女都到齐了。二女儿刘雪抱着三岁的儿子,看似随意地问:“爸妈,这钱你们打算怎么安排呀?”三儿子刘青更直接:“这钱说到底也是我们家的,你们得给我们个说法。”四儿子刘亮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未点燃的香烟,阴阳怪气地说:“谁家不是咱家?这话说得倒新鲜。”只有小儿子刘峰,低头玩着手机,一言不发,可那双眼睛却滴溜溜地转,时刻关注着父母的反应。
老母亲心里堵得慌,像一团乱麻,不知从何说起。她故意低头继续松土,假装没听懂孩子们话里的意思。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堂屋,刘庭郑重宣布:“我和你妈商量好了,每家分三十万,剩下的五十万我们留着养老。”
话音刚落,堂屋里炸开了锅。刘明第一个跳出来:“三十万?我饭馆还欠着债呢,这点钱塞牙缝都不够!”刘亮也跟着嚷嚷:“我们家孩子多,开销大,三十万哪够啊!”刘雪更是不依不饶:“我是嫁出去的女儿,就该少分?可你们有事的时候,不也总找我帮忙吗?”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连一旁的孩子们都吓得不敢吭声。
这场景,让老两口心寒。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群饿狼,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的猎物。他们想起了这些年,为了帮衬孩子们,几乎掏空了家底。大儿子结婚,他们出钱出力;二女儿买房,他们倾囊相助;三儿子做生意,他们四处借钱……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孩子们无休止的争吵和索取。
第二天,镇上突然传出消息,说老屋的账目可能有问题,补偿款要扣一部分。孩子们一听,立马慌了神,纷纷跑来询问,语气里满是焦虑。可没过几天,事情又出现了反转,老屋地下发现了一批文物,政府额外奖励了五十万!这下,孩子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比之前更加殷勤。大儿子主动帮着扫院子,二女儿每天嘘寒问暖,三儿子隔三差五买水果送来,四儿子甚至停工几天,帮着修缮屋顶。最让人意外的是小儿子刘峰,他竟然主动提出要照顾老两口的生活起居。
一天晚上,刘峰走到母亲身边,轻声说道:“妈,这钱你们别分了,留着自己用吧。这些年,我总想着自己的事,没怎么关心过你们,真是不孝。”老母亲听了,眼眶湿润了。她没想到,一向最不让人省心的小儿子,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最终,老两口做了个决定,把五十万捐给了镇上的希望小学,剩下的留着养老。孩子们虽然各有想法,但这次,没有人再争吵。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平静的轨道。
一个月后,老母亲收到小儿子寄来的一幅画,画上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场景,下面写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字。老两口看着这幅画,百感交集。那天晚上,他们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心里无比轻松。老母亲问刘庭:“你说,他们以后会不会怪我们?”刘庭笑了笑,握着老伴的手说:“怪就怪吧,我们这一辈子,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