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良民也”救下滁州,六合之围如何让朱元璋进阶大元煞星

动漫 05-01 阅读:7 评论:0

大家好,这里是大脚。

不管是《明史》还是《明太祖实录》,救援六合都占据了朱元璋早期创业生涯相当的篇幅。

我们先来看看《明史》中关于六合之战的记载。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

1、六合求援,顶级的战略眼光

脱脱围困高邮的同时,派元将攻打六合。一方面,震慑淮西红巾军,不要来干扰高邮之战;另一方面,保护元军的后勤补给线,保障前线大军稳定。

六合红巾军同样出身濠州,守将是赵均用、孙德崖一系,早先濠州内斗时差点害了郭子兴。出于个人意气,郭子兴不同意救援。

但朱元璋眼光毒辣,一眼看到问题的关键,极力说服郭子兴出兵救援六合。

从防御的角度看,六合和滁州距离太近,一旦失守,滁州必定成为元军下一个目标;从进攻的角度看,六合是将来淮西红巾军挺进淮东的必经之地,是极具战略价值。

淮西红巾军不管是想自保,还是进一步发展,保住六合,都是一手事半功倍的妙招。

是否救援六合这件事上,郭子兴和朱元璋两个人的态度和见解截然相反。前者意气用事,容易被情绪裹挟,而后者的眼光明显比郭子兴高出一筹,注定了两人不同的未来。

2、奇谋迭出,杰出的军事能力

六合之围时,朱元璋受郭子兴猜忌,能调用的资源不多,仅带了数千人前去救援。面对围攻六合的数万元军,处于人数上的绝对劣势。

为了抹平兵力上的差距,朱元璋没少在计策上下功夫。

援军驻兵和六合县城相距十五里的瓦梁垒,既能和六合守军相呼应,相互支援,又能迫使元军再次分兵,减轻六合和瓦梁垒的城防压力。

依托城防,鼓动士气。多次在城防即将被攻破前打退元军,又能在第二天天亮前把城墙修复。靠硬实力,正面硬抗元军数日。攻城的元军都看懵了,纳闷对面城墙咋又修复了,士气咋还不崩。

打心理战,让城中的一群妇女站在城门掐腰大骂。这阵仗城外元军从来没见过,整个决策层懵掉了,搞不清朱元璋在玩什么把戏,不敢进攻,选择静观其变。

朱元璋搞这么一出,主打的就是心理战,让元军摸不着头脑,不敢轻举妄动。趁元军反应过来之前,组织居民,打包牛羊,迅速朝滁州退去。

3、设伏诱敌,打出敌方心理阴影

心理大戏给城中居民争取了不少撤退时间,但元军不是白痴,只能被蒙蔽一时。同时组织大量居民退走滁州,势必拖慢行军速度,元军追上来是早晚的事。

怎么解决追上来的元军,是接下来朱元璋急需解决的难题。老朱选择的是兵家常用的策略,设伏。

此前守瓦梁垒,救六合。老朱救援六合的援军打的大多是守城战,很少在野战中正面打败敌军。而这次伏击,则是正面击溃敌军,让元军将领真正见识到对面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强悍战斗力。

先是残酷的攻城拉锯战,又遭遇如猛虎下山一样的伏击战,元军心气终于被打没了,自此被老朱打出了心理阴影。这为后面朱元璋一句“奈何舍寇分兵攻良民乎”劝退元军打下基础。

4、心理攻势,进阶大元煞星

伏击战大获全胜之后,朱元璋的小连招还没结束。面对被打崩的元军残兵,老朱没有痛打落水狗,反倒让滁州城里的父老乡亲拿酒肉款待他们,甚至还奉还了红巾军俘获的元军战马。

对元军残兵,朱元璋放低姿态,给足面子和好处。再配合强硬态度“城中皆良民,结聚,备他盗耳”,递出“良民”的台阶。

元军残兵有了台阶,回收宝贵的战马,损失可控,再加上拿下六合的既定目标已经完成。联想到对面这支红巾军的强悍战斗力,没必要搭上身家性命继续死磕滁州城。元军识时务地接下老朱递过来的台阶,“非良民,岂肯还马”,给出良民的定性,体面退军。

哪有什么“良民”,无非是忌惮对面的煞星,找个台阶退走罢了。

这场驰援六合之战,全方位展露朱元璋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让他在元末群豪中的名望进一步提升。很快,就会有一位SSR级别的将星慕名来投。

网友评论